第二五一章 提头来见
第二五一章 提头来见 (第2/2页)“好!”
朱元璋再次喝了一声彩。
“江西那边的事儿,需得让你去,我才能真正的放心。
非你去,别人无法将这事儿给做成。”
又向吴印交代了一些事情,让吴印知道到那边后,事情该如何做,有一个什么度之后,
吴印离去。
朱元璋想了想,便又招来了一人……
“咱准备给你升个官了。”
朱元璋看着吏部侍郎杨允笑着说道,没有什么弯弯绕,直接就开门见山。
听到朱元璋的话,杨允忙谦虚道:“陛下,臣未立下什么功劳,如今臣官居吏部侍郎,便已经是名不符实。
陛下若是再让臣为吏部尚书,臣着实惶恐。
臣之才能,臣之功劳都不足以胜任吏部尚书。”
杨允连连推辞,生态语气很诚恳。
对于吏部尚书一职,并不心动。
原因无他,他的官职升的确实是有些快。
而且,大明的高官,尤其是六部尚书换的挺快。
他如今居于侍郎之位,就已经很好。
不然,接下来只怕一个弄不好,过上一段时间之后便也得从吏部尚书的这个位置上下去。
朱元璋闻言安笑道:“不用怕你没有足够的功劳。
坐在这上面后的,机会多多是。
只要能做出一些事情来,很快就会名实相符。
不会有人说你根基虚浮。
吏部尚书就你做了,别人做咱都觉得不合适。
成为吏部尚书之后,你过上一些时日,在江西那边清丈田亩彻底开始后,便由你到那边去。
以寻访良才为名去督导,让清丈田亩之事,好好运行。”
听了朱元璋此言,杨允便不再推辞。
表明自己愿意做此事。
一方面,是因为他很清楚当今陛下的性子,这事儿既然皇帝满是郑重的和自己说了,那么就不会给自己拒绝的机会。
都已经把话给说到了这个份上,那他这边要是还不知进退,还在那里,一个劲的推辞。
那这事可就不好做了,属于严重的给脸不要脸。
除此之外,陛下也说出了,让自己为吏部尚书,最为重要的不是在吏部任事,而是以吏部尚书的身份去江西那里来做清丈田亩的事儿。
吏部尚书的身份,只是为了把自己的身份往上抬一抬,让自己到那边去做事情时,不要让那边的人给小觑了。
能够更好的去做事儿,不受到什么掣肘。
清丈田亩是个大事,而且也是一个硬仗。
陛下让他去,那他就得去。
在这件事情上,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
不仅要去做,而且还要把事情给做好了,绝对不辜负陛下所托才行!
胡惟庸这个丞相确实权力很大,党羽众多,但并不是朝堂之上所有的人,都是胡惟庸一党。
朱元璋这些年来,大浪淘沙,官员更新换代很快。
一次次的筛选下来,终究还是留下来了不少真正能办事,不是胡惟庸一党的人。
比如,杨允便是其中的一个。
上辈子时,朱元璋在将吴印派去那边之后,也是让杨允随后前往江西那边协助做事儿。
吴印是砍向江西那边的一柄利刃,负责逢山开道,遇水架桥。
和那些人争斗,杀出一条血路来。
但是,想要把江西那边清丈田亩的事给做好,仅仅只是杀人是不行的。
在杀人之后,也要有相应的手段,对事情进行推进。
把清丈田亩这事给落实,并将因为清丈田亩,以及清理胡党,龙虎山等等的动静给抚平,做战后的重建工作。
他这边着手对付胡党,对付龙虎山,最重要的是为了清丈田亩,清除他们在江西的巨大影响。
把江西给彻底的变成朝廷的江西。
那杀人只是第一步,后面的事情也同样是重中之重。
不可能是只管杀不管埋。
让杨允这个有能力,且也很踏实,做事有手段之人,到江西那边去办事,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能有效的震慑住那边的官场,统合官场的力量,为清丈田亩做事。
也能进行一番春风化雨。
好好的整肃一下,江西那边的官场。
“好,这事儿你先不要说出去,后面需要你动了,咱们再让你动。
这事儿咱先给你说上一说,让你心里面有个底儿,不至于到时候突然间接手,没有一个准备。
你这个吏部尚书,过两天咱就给你升上去。
现在吏部尚书上做一段时间了,再到江西那边去。
只管放心,到那边你不必跟着当先锋去冲锋陷阵。
先锋自有别人去做。”
朱元璋说着,将他都不少考虑说给了杨允听。
杨允明白了并非是让自己冲在最前面之后,那微微悬起的心,便也随之放下来了不少。
当下便又作出保证,说自己今后到那边去,必然会拼尽全力把事情做好……
两天之后,又有一人来到武英殿这边。
这人名叫费振,同样是个有手段,能干实事的人。
上辈子,刘琏遇害之后,自己重启江西那边的清丈,就是以吴印,杨允,费振这三人为主要代表人物。
吴印冲锋陷阵,大杀四方。
杨允以吏部尚书的身份,到那边居中坐镇,压住地方官员,并让地方官员配合朝廷做事情,不敢乱动,整肃官场。
费振则更为具体的去负责清丈田亩,建立黄册这件事情。
他们之间分工明确,彼此互助,把这事儿给办成了。
既然他们的能力,上辈子是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那么这辈子再进行清丈田亩了,自然而然是不能将他们给落下。
而费振在明白了皇帝今后,将要让他做什么之后,没有什么迟疑,直接就讲这事儿给应下了。
只是提出了一个要求。
那就是希望他的老母,在今后能得到照顾。
对于这事,朱元璋自然而然是毫不犹豫的将之应下。
并明确的对他说了,那边虽是一场硬仗,但只要他做的好,家中之事不会烦心。
更不会让他死在那边……
一番调兵遣将,排兵布阵,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手指在御案上,一下一下的叩着。
有了上辈子的经验,这次再做这个事,他想看一看,胡惟庸一党,还能不能在这上面,让自己载个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