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只可远观,怎么她了?
第311章 只可远观,怎么她了? (第1/2页)酒会现场,气氛微妙。
江倾的目光在田熹薇紧抓自己手臂的微颤指尖上停顿了一瞬,又掠过王憷然此刻过分乖巧温顺的眉眼。
刚才两人之间那股无形的紧绷感,以及田熹薇明显带着余悸的靠近,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某种不愉快。
但眼下,郭广倡朱龙等人就在近旁,周围衣香鬓影,显然不是深究的场合。
他神色如常,仿佛刚才的暗流从未涌动,自然地顺着刚才的话头,将目光投向王憷然,语气是一如既往地温和。
“说起来,憷然年前那部剧还在拍吗?”
听见江倾问起她,王憷然的眼睛几乎是瞬间被点亮,刚才那点强装的平静立马被兴奋取代。
“是的江神!在《底线》剧组边拍边学习呢!特别有意思的一个现代剧,接触了好多以前完全不懂的法律知识,感觉每天都在涨见识!”
她语速轻快,带着分享的雀跃,身体也不自觉地微微前倾,像是要离江倾更近些。
“而且……”
她话锋一转,脸上绽放出由衷的笑容,带着点小粉丝的骄傲。
“江神您的《开端》我一直在追!剧组休息的时候,大家都在看!数据太厉害了!二十三亿播放量啊!哦,不对!”
她伸出双手比划着,眼睛亮晶晶的。
“现在是24亿了!我每天收工回酒店,第一件事就是看更新,还在超话里跟其他人一起讨论剧情,分析江神你那个【信息奇点耦合】理论,虽然有些地方不太懂,但感觉好厉害!看到播放量一路飙升,热搜天天上,真的特别特别为你高兴!”
她说着说着,似乎意识到自己表现得过于激动,脸颊微微泛红,有些不好意思地抿了抿唇,声音也放轻了些,恢复了那副乖巧模样。
“就是……替你开心。”
田熹薇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心里的小火苗噌噌往上冒。
这变脸速度!
刚才还跟斗鸡似的,眼神恨不得扎死她,现在到了江倾面前,立马就切换成天真无邪崇拜偶像的小白兔了?
装!真能装!
她忍不住撇了撇嘴,碍于场合,只能把吐槽硬生生咽回去,抱着江倾胳膊的手又紧了几分,无声地宣示主权。
就在这时,一位穿着得体西装,学者气质浓厚的中年男士端着酒杯走了过来,笑容谦和地打断了他们。
“江博士,您好,冒昧打扰。我是上海交大的李明喆,计算机系的。”
他大概五十来岁,眼神中带着一丝求教的渴望。
江倾立刻颔首回应,露出微笑。
“李教授您好,久仰。”
李明喆显然是有备而来,他推了推眼镜,神色认真。
“今天得知江博士在,我特意赶过来,有一个思考了很久的问题,想向江博士请教一下。”
他的话立刻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
郭广倡和张立刚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都停下了交谈,饶有兴致地看向这边。
朱龙也露出感兴趣的神色,端着酒杯走近了两步。
原本只是一个小圈子的寒暄,瞬间成了小范围的焦点。
“您请说。”
江倾没有丝毫被打扰的不悦,反而神色专注。
李明喆清了清嗓子,抛出了他的问题。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其潜力和风险同样巨大。当前业界和学术界,大多精力都放在了如何弥补AI的安全漏洞上,比如防止算法偏见、避免数据泄露、对抗恶意攻击等等。这像是在给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不断打补丁、换零件。我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思路,从被动的修补,转向主动的构建本质安全的AI?也就是在设计AI的底层架构之初,就将安全性、可控性、可解释性如同基石一般,深深地、不可分割地嵌入进去?这其中的核心挑战或者可能的路径是什么?”
李明喆提出的这个问题直指AI安全领域的核心困境还有未来方向,非常有深度。
郭广倡微微点头,对张立刚低语。
“听听,这才是真问题。”
张立刚笑着附和。
“看看我们江总怎么回答。”
朱龙作为依图科技的创始人,本身就是AI领域的顶尖人物,此刻也带着期待的目光看向江倾。
“李教授这个问题问得好,江总,我也很想听听你的高见。”
田熹薇完全听不懂这些术语,什么“架构”、“嵌入”、“可解释性”,只觉得每个字都像天书。
看着周围这些科技大佬学界教授们全都目光灼灼地盯着江倾,等着他的回答,她不由得感到一阵紧张,手心都有些冒汗,下意识地更紧地挨着江倾。
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憷然。
虽然她也未必完全理解问题的深度,但她的脸上没有丝毫茫然或紧张,只有对江倾近乎盲目的信赖。
她微微仰着头,看着江倾的侧脸,眼神亮得惊人,仿佛确信他一定能给出最完美的答案,化解所有难题。
江倾面对众人的目光,依旧是那副从容不迫的样子。
他安抚地拍了拍田熹薇的手背,松开她走向前几步,迎着诸多视线快速组织了下语言。
旋即,声音不紧不慢地响起。
“李教授这个问题非常关键,点中了AI发展的命门。MakeSafeAI而非仅仅是MakeAISafe,这确实是未来必须走的路,也是最大的挑战。”
他顿了顿,用了一个通俗的比喻。
“这就像我们盖房子。MakeAISafe是在房子盖好之后,发现哪里漏风就堵一堵,哪里结构不稳就加根柱子,是事后的补救。而MakeSafeAI,要求我们在一开始打地基、设计蓝图的时候,就把抗震、防火、防洪这些安全标准,作为核心的设计准则,融入到每一根钢筋、每一块砖瓦里。房子盖好了,安全属性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后期贴上去的。”
李明哲教授眼睛一亮,连连点头。
“这个比喻很形象!正是这个意思!”
江倾冲他笑着点点头,继续回答。
“要实现这种根本性的转变,我认为核心挑战和可能的路径主要在几个层面。”
他伸出手指,条理分明地阐述。
“第一,数学与理论基础的突破。我们现有的AI,尤其是深度学习,其运作机制很大程度上还是个黑箱。我们需要发展新的数学工具和理论框架,能够严格地定义和验证AI系统的安全性、鲁棒性和可预测性。比如,如何用数学证明一个神经网络在遭遇从未见过的输入时,不会产生灾难性的错误输出?这需要理论根基的革新。”
朱龙深以为然地点头。
“没错,理论是地基。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上层建筑的安全无从谈起。”
江倾微笑颔首,随即继续开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