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风烟滚滚来天半,天兵怒气冲霄汉
第84章:风烟滚滚来天半,天兵怒气冲霄汉 (第2/2页)最怕的就是法律。他弟弟已经因为无知也好,还是有意也罢,以前是没有进去过,现在是实实在在进去了,看到了法律的威严,但为时已晚。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吗?
那你们仔细想想,宁经理的哥哥就算是真的给咱们钱了,咱们要是真的去找警察说,警察会不会很自然的就怀疑咱们是被别人买通了,然后拿了别人的来胡说八道,做假证?到时候我们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我们能这样做吗”?其他4人听到客户J这么分析都沉默了,不由得背后发凉。
客户J见大其他4人没有说话,就继续说道:“可是呢,作为宁经理的哥哥而言,如果想要事情有一点可能的转机,那就只能赌一把,毕竟他手上没有任何其它的筹码了。从他的角度上来看,顶多是花点钱而已,咱们真的如约照做了那对他来讲就是惊喜;没有如约去做,他也就只能心甘情愿的自认倒霉了。但是从精神上来讲,他就觉得他已经尽全力了,也只有这样他才能说服自己不留任何遗憾”。
“说难听点就是当成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呗”,客户O说道。
“是的。你们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人心最难说服,人所谓的遗憾也好,后悔也好,真的是因为事情本身存在着遗憾后悔吗?非也,皆因自己不能说服自己而已。很多事情,同样的事情,你换个角度想,坏事可能就是好事,我们要改变的,就只有自己的心态而已”,客户J认真的说道。
“你这么说我就明白了。就像宁经理的哥哥不管怎么样,都只能拿我们当救命稻草一样,只能先抓住试试看,至于能不能救命那是后话,对吧”,客户K说道。
“我也明白了,就像宁经理的哥哥只有这样做了才能说服自己尽了全力一样,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不也是要先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去做做看吗?不然等到事后了才想起来,或者说当时想做但没有做,肯定会有遗憾或者后悔的,对吧,我们也是不要给自己留有遗憾和后悔才这么做的呀”,客户E也附和道。
“可是,我怎么听说古人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呢”?客户R突然说道。
“君子?‘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吗?哈哈。那我还跟你说‘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呢。跟你们讲个故事你们就明白了,还是三国时候,蜀国、吴国的事”,客户J说道。
其余4人连忙竖起耳朵来听着。
客户J不紧不慢的说道:“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吕蒙以‘白衣渡江’之计偷袭荆州,成功为吴国夺回了荆州,这一战在战争结果上看,成为了三国交战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奇袭战,被后人广为传颂,也成为兵家学习的典范。所谓‘兵不厌诈’,本没什么可说的,可就是如果以你刚刚提到的‘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标准来看,看法就成了两个极端,强烈的两极分化了。
我先说故事本身吧。当时吴国大将吕蒙亲自带兵,把精锐士兵埋伏在伪装的商船中,令将士身穿白衣,化装成商人,招募老百姓摇橹划桨,昼夜兼程,溯江急驶,直向江陵进袭,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隐蔽和诡密。
因为是商船,这一点在后面的讨论中很重要,所以被允许靠岸。驻守江防的蜀军士兵被伪装的吴军所骗,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虏,而此时江陵城内空虚,陷入一片混乱。吕蒙先让原骑都尉虞翻写信诱降驻守公安(今湖北公安北,也就是在咱们这会坐的位置的旁边一个省,距离300公里左右吧)的蜀将傅士仁,又让傅士仁引吴军迫降守江陵的蜀南郡太守麋芳。
麋芳因为城中空虚,守军力量薄弱,迫于压力,献城投降,吕蒙遂率大军兵不血刃,拿下江陵,从而,一举夺回蜀长期霸占的荆州。这就是有名的“白衣渡江”的故事,正是通过此战役,使吴国对蜀国取得了主动,导致后来关羽败走麦城,最终丢了性命。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奇袭战,在发动袭击前,通过吕蒙称病陆逊接守陆口,有效麻痹了关羽的战略警觉;接着又通过士兵乔装成商人,骗过了江防的守兵,最终拿下了江陵。这正符合“三十六计”之中的“瞒天过海”之计,通过伪装的手段作掩护,暗中活动,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然而,吕蒙以行动杀死战神项羽,并未为他赢得千秋万世的声望。相反,这一举动将他永远定格在了历史的耻辱之中。
首先,吕蒙的这一做法主导了历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的礼仪崩坏,刷新了在战争当中为达目的誓不罢休、为谋取私人恩怨不管不顾、为了成功无所不用其极的道德底线。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刚跟你们讲过,吴国要想抵抗强大的魏国,必然要与蜀国进行结盟。而此战役就发生在二者结盟期间。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虽然合作期间会有利益分歧和个人追求,但你在关键时刻背叛盟友的行为却怎么着也让人无法接受。
可吕蒙更加让人看不起的是,相比于其他人在背离盟友后努力摆脱嫌疑,吕蒙的行为却表现的对结果相当的无所谓,反而是终于显示了自己、而且还有终于为自己崇拜的周瑜大都督报了仇的快感,并为此毅然选择了采取背信弃义的行为。
吕蒙没有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在整个历史进程中所带来的恶劣影响,那就是人与人之间无需理由和方式的背叛和伤害。他的行为严重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这给后世带来负面影响是一件极其不幸的事情。
再者,吕蒙的“白衣渡江”战略不仅违反了战争规则和伦理准则,更打破了所有道德与良知的基本底线。原本,‘战争的战火不应该蔓延至无辜的商人和百姓’,这一点,在那个战争的年代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共识。也就是说,没有人会想着通过将无辜的商人和百姓带进任何战争的因素,这是最起码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