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共赴国难
第13章 共赴国难 (第1/2页)蚌埠
第59军通信营营地
所有人都在紧张地忙碌着,参谋们拿来刚抄录了上百份的募兵檄文,首批士兵即将出发。
营长黄文杰帮一名士兵绑好【指物】,也就是通信兵身后的靠旗,用力扎紧后看了看,还是有些不放心:“吕诚,你跳两下,我看看。”
被叫做吕诚的士兵看了眼身后靠旗上的沈字,皱眉跳了两下。
只见靠旗晃荡的不行,根本固定不了。
“营长,不行啊,要不算了,什么年代了还绑这个?”吕诚说着就想摘下来,他与黄文杰都是洛阳老乡,说话也没有顾忌。
黄文杰立马阻止:“不行,其他地方的都没事,你要跑的是凤阳周边,当年淮西老营集结,凭的就是这靠旗,别废话。”
说着,又将绳子勒紧了一些,然后拍了拍吕诚的肩膀:“赶紧上马,检查一下,干粮,水壶都带齐了没有?”
“齐了,营长,你放心,两日内,我肯定跑遍凤阳所有村镇。”吕诚说完就想拍马出发。
这时候,黄文杰想起了什么:“慢着,火把别忘了,走夜路小心些。”
他将准备好的火把递了出去,顺便看着另外9名通信兵:“都记着,两日内,必须将檄文传遍凤阳119个村子,包括山上的。”
“是!”
10人齐齐应诺,哒哒哒的马蹄声很快就在蚌埠街头响起。
“五河的,准备好了吗?”
右侧,8名骑兵已经翻身上马,向他敬礼,眼神坚定。
“五河县103个村子,两日内檄文必须全部送达。”
8人齐喝:“是!”
“定远县”
“长丰县”
“盱眙县”
“怀远县”
一队队骑兵冲出蚌埠,奔向四面八方的村镇。
除了第一队骑兵的吕诚,他一马当先冲出营地的时候就在蚌埠街头大喊:“传沈复兴将军令,募淮西乡勇3000再战凤阳,共赴国难!”
“传沈复兴将军令,募淮西乡勇3000再战凤阳,共赴国难!”
随着一纸告示被贴上蚌埠城门楼,整个蚌埠轰动了。
有识字的老秀才,眼含热泪在告示前大声念道:“淮西的乡亲们,几百年前,异族入侵,乱世降临洪武皇帝”
“可敢,再战于凤阳!”
“共赴国难?”
这一声再战凤阳,共赴国难委实扎入了淮西人的心中。
那失去了几百年的荣耀,仿佛在这一刻回到了他们的身上。
有准备收拾行囊离开的男人将妻女托付,找到了家里祖传的砍刀。
也有意气的学生,放下纸笔,从容投军。
还有步履阑珊的老者,掏出家中积蓄。
人群开始向着凤阳移动。
可如果你从天空俯瞰,那一队队骑兵在入夜后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芒,从蚌埠照耀整个淮西大地。
而吕诚,又是第一个冲入凤阳的。
之所以没有让发电报,而是选用这样的方式,那便是张客侠的手笔了。
他要是不会动员群众,那整个59军就没人会了!
沈复兴书檄文,张客侠传江淮!
“传沈复兴将军令,募淮西乡勇3000再战凤阳,共赴国难!”
“传沈复兴.”
已经入夜的凤阳县顿时变得热闹起来,人们不可置信地听着外面骑兵跑过,喊出的口号。
一名两鬓染霜的中年男人猛地从床上坐起,惊得身旁的妇人大呼:“可是鬼子打进来了?”
待听清外面街上喊的话,她先是松了口气,可立马警觉起来:“老头子,这是要打过来了啊,我们是不是该收拾收拾,往西边逃?”
可男人却恍若没听到一般,他机械地起身,从床下的老木箱里翻出一个被布包。
“老头子,你这是要做什么?”
男人依旧没有回答,而是缓缓打开几层盖布,竟然露出一节枪头。
这时候,男人终于笑了:“咱祖上说过,会有一天,凤阳老街有飞马传令疾驰而来,召集淮西后人,再战一场!”
“没想到啊,真没想到,我父亲信了,一生没有等到飞马传令,我爷爷信了,差点被官府砍了脑袋,到我这一辈.竟然真的听到了飞马传令,再战凤阳!”
不顾床上妇人难看的脸色,男人激动地站起身,细细端详着手中略带锈迹的枪头:“你且收拾行李,去武昌寻儿子去,我徐彬就不走了。”
说完,竟自顾自走向自家铁匠铺,看起来要为自己重新打一把长矛。
复,先祖荣光!
就这样,一骑接着一骑,他们在第一天跑遍了半个淮西。
深夜,吕诚带着剩下的两人在卸店村歇脚。
他看着手中的地图嚼着干粮:“明天我们就要进狼巷,听刚才村里的人说,那边有成群的野狼出没,也有说有山贼出没。”
另外两人喝了一口热水:“老吕啊,也差不多了,这一日,我看各村都有猎户、渔户应征,那些个老头子,更是激动不已。”
“就是,要不别去了,我们绕过去么,东边还有7个村子要跑。”
吕诚摇了摇头:“那村长说了,山上有十几户猎户,枪法、身法都是一等一的好,山地作战一流。”
“呵呵,说得好听是猎户,这年头,上山的,八成都是贼匪,说不定还是逃兵呢!”
“没错,就是不想让我们上山,故意吓我们的,村头那户的寡妇,看我们的眼色就不善。”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似乎要将吕诚劝下来。
但吕诚丝毫不为所动,他指了指卸下的【指物】:“知道这个吗?营长说了,在古代,这就代表将令,我们这叫飞马传令,再上一级,就是露布飞捷,若有不从者、拦路者,直接军法处置!”
“诶~”
两人哀叹一声,转身各自去检查武器。
这兵荒马乱的时代,山里面埋个人,几百年都没人知道。
见两人不再言语,吕诚又从怀里掏出那份檄文,低声念了一遍,这才心怀激荡地睡去。
第二日天色未亮,冬日的薄雾将整个狼巷笼罩。
从西侧的小鳖山、尖山、东狍子山到大棺材山与铜箍山,怎么看怎么不吉利。
三人站在山下,看着狭窄的山道,望着见不到头的狼巷,心中惴惴不安。
要知道,狼巷还有个名称,叫做【狼巷迷谷】。
外面的雾散了,里面的雾可不见得立马就散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