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你来做孔家话事人
第195章 你来做孔家话事人 (第1/2页)穷怕了,我是真的穷怕了!
自从在九龙庙接到任务开始,有钱不敢花,有家不敢回。
我一个姓宋的,在那个姓孔的部门做事,这合理吗?
到岗的第一天,同僚们见我宛如瘟神,一个个避之不及。
谁说宋孔两家关系好的,有本事把宋子文与孔祥熙关一屋试试,最后出来几个活的!
我当时那个憋屈啊,又是请客吃饭,又是私下送礼,舔着脸拉拢那些蠢货。
每一笔钱都要报账,多一分都不敢给自己花。
拿着家主的名义,到处挖孔家的后门,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多贪一点吗?
这是欲望?
不,沈公说这是宿命,是国家民族需要我这么做!
你们知道天天抱着金条睡觉是什么滋味吗?你们知道吗!!
那才叫爱而不得!
到最后,那些钱一夜之间从我家里全部消失,只留下一张去往云南的机票。
我这才感觉到一阵轻松,回想起来,这好像也是一种信仰。
一路混蛋长大的我,竟然干了一件这么光荣的事情。
昨天,我的孙子告诉我,孔祥熙心脏病发死了,只留下一个串串孙子。
孔家血脉断了,不像我,在安南有了三个孙子,哈哈哈哈哈!——
节选自《我在重庆那些年》,作者:宋邦彦
天亮了
太阳照常从东边升起,登上城楼照亮整个郑县。
以往早起的百姓今天却格外的慵懒,早市里也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胆大的摊贩,却是找不到一碗咸豆浆。
许是因为昨夜没睡好,不少百姓出门的时候揉着眼睛。
看着湿漉漉刚被清洗过的路面,脚步轻缓,似乎生怕踩到什么不该踩到的东西。
排水沟内的深褐色正在缓缓淡去,但那股若有若无的气味还是让人们有些害怕。
城北和平路边上的陈家巷情况就有些不太一样。
凌晨的时候这里突然走水,周边的百姓被挨家挨户敲门疏散,随后乌泱泱一群人从四面八方围了上去。
整个巷子的百姓都被安置到了空处,没人注意到,这次走水恰好只烧了一间房。
也没人注意到,救援队出来的时候多了一个人。
自作聪明的人总以为自己有后路,可往往那些后路都是别人给你的。
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多,得知亲眷邻居相安无事后,大家都很庆幸地开始了新的一天。
没错,城南有枪声响起,说不紧张那是假的。
夜间的抓捕行动有人甚至掏出了管制的冲锋枪,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运进来的。
虽然没抓到活口,但已经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他们来自金陵,自然是76号的人。
日谍、76号,当这些尸体与证明被李希烈与孔宣一起丢进军统豫北站办公室的时候。
石宏知道,自己除了死,就只能选择合作了。
识时务者为俊杰!
一个晚上,十几个仓库被封,城南的孔家商行、陈家商行等租赁的店面一起封停。
上午10时,郑县行政公署召开紧急记者招待会,王博与孔宣联袂出席。
此时,郑县城东因为连续的发展与税警总团的存在,与昆明、重庆一样,成为有驻外领事馆存在的城市。
只是行政级别很低,只有各国大使驻派的代表,只有莫斯科方面在这里驻派的是领事,但这也是上个月的事情,一个几乎明面上的通G机构,让沈复兴也很是无语。
《大公报》、《中Y日报》、《扫荡报》、《新民报》与《新华日报》等官媒几乎都出席,还有英美法的三家报社、7国代表。
用莫斯科遣华总顾问卡恰诺夫的话来说,现在的华夏有两个战争中心。
一个是以武汉为核心的长江南北争夺圈,主要是防守为主。
一个是以郑县为核心的豫北平原争夺圈,主要是进攻为主。
对此,他对这种战略极为认可。
每每见到委员长总会夸赞其在战略上的造诣,利用长江与重庆吸引日寇疯狂西进,让其欲退不能,加剧日寇消耗。
以整个西北为基础,选取豫北依靠太行山持续袭扰,打击日寇有生力量。
而这个北面的进攻核心:郑县,自然也就引来了国内外的各种关注。
行政公署的会议室内,王博见所有人到齐,扶了扶眼镜一本正经开口:
“各位早上好,昨夜我郑县行政公署得到线报,有人里通外国,意图在郑县与焦作制造恐怖袭击。”
说完,王博抬眼看了看台下众人的表情,特别是几国代表。
因为在昨夜最后的行动中,他们抓到了一个不该抓到的人,现在已经送往九龙庙了。
“扬子商行郑县总经理马晓东,勾结日寇,倒卖重要军火,意图颠覆政权,于昨夜在冠军楼被击毙!”
轰!
台下的记者顿时愣住,这是什么意思?
不就是前两天抓了又放掉的扬子商行马晓东吗?
他们可是都记得那日在看守所门口两排商贾、士绅整齐列队迎接他的大场面。
可以说,那天的马晓东可是狠狠打了郑县公署与税警总团的脸。
怎么说死就死了?
还大张旗鼓的通报?
王博故意停顿,就在看台下众人的反应,很明显,有两人的态度显得很惶恐。
他还是面无表情,双手缓缓下压:“人证物证俱全,我们在焦作的扬子商行仓库发现了12门75毫米山炮,超过40门迫击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