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65章 究竟是谁在背叛帝国?
第一卷 第465章 究竟是谁在背叛帝国? (第1/2页)次日,港岛的各大报摊。
晨曦微露,阳光刚刚透下来,油墨气息便已经率先在港岛街巷弥漫。
今天各大报纸的份量可以说是格外的沉,几乎所有的头版头条都再次被同一个名字给占据,那便是很多天没上热点报道的置地集团新任董事会主席“小林天望”。
《星岛日报》很吃霍家的商业广告,所以一向和小林天望是不对付的,但是今天的标题却是难得的对其带着商业上的惊叹:《杀价15%!小林生再创神迹大陆建材让步空前》。
内容自然就在盛赞林火旺的谈判手腕无比精准的切入,竟然还能在已达成协议基础上再砍15%价格空间,简直可以说是堪称“化不可能为可能的奇迹”。
文末甚至还艳羡的指出,小林天望的这一刀让置地集团“居者有其屋”的首期项目成本大大减少,盈利的空间与可行性不再是奢望。
《明报》的报道也是带着探究的正面赞扬:《小林生“二次压价”显奇效港岛廉居梦近在咫尺》。
文中详细分析了这15%降价的难度之大,强调这不仅考验的是魄力与策略,更需要强大的口才与辩思,才能说服大陆方面。
金庸更是亲自撰写了短评:“商机与民意交织,小林生深谙借力打力之道,此役非仅商务之功,亦是人心所向的胜利。”
《东方日报》这个黑小林天望最多的报纸,也不愧现在港岛第一大日报。
它的标题则是更具情绪化:《15%!小林生为港人再争口福利,大陆不得不低头!》。
和标题一样,内容也是极力渲染谈判激烈,一方面塑造出小林天望“为民请命”的形象,另一方面又悄然地把小林天望和大陆对立了起来,显然是时刻都不忘挑事。
字里行间都满是对大陆被迫让步的“扬眉吐气”,高声宣称这是小林生建立在港岛绝对威望的关键一步。
而最引人瞩目的,却是左派报纸对于此事的态度。
《大公报》头版的通栏标题十分的醒目:《血浓于水!为圆港人安居梦大陆忍痛再让利15%》。
文中言语十分自然地将大陆的降价,诠释为对港岛同胞的深切关怀之情。
“港岛的稳定繁荣,同胞的安居乐业,是高于一切的价值考量。小林生架起的这一座桥梁,让骨肉亲情的温度,实实在在转化为港人脚下的瓦片砖石。而大陆方面对于这份血浓于水的支持,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
在《大公报》的语言艺术当中,小林天望又成了传递“深情厚谊”的关键桥梁。
《文汇报》的标题则是更加的简洁有力:《十五个百分点,让出的是同胞情》。
大的基调与《大公报》类似,将商业谈判结果直接升华为大陆对港岛底层的人道关怀。
反复强调“血浓于水”是基石,小林天望是最成功的执行者与见证者。
而在这些报纸的反复渲染下,街头巷尾的港岛普通百姓,也是沸腾无比了起来。
深水埗逼仄的唐楼里。
老搬运工陈伯,颤巍巍拿着《星岛日报》。他那浑浊的眼睛,死死盯着报道里那几个关键数字。
然后,他深吸一口气,放下报纸,默默走进里间。
摸索着从床底,慢慢地拖出沉甸甸的铁皮饼干罐。
哗啦啦一阵响,里面倒出来的是大半罐积攒多年的港币硬币和纸钞。
然后,他一枚枚、一张张仔细数,那布满老茧的手指甚至有些抖。
数到七万多的时候,他便停了下来。
原先那布满愁云的脸上,竟然露出了一丝难以置信的希望光亮来。
他笑着对着门口玩耍的孙子喃喃:“阿华,再加把劲……过两年,阿公……阿公可能真的就能给你爸妈换个有厕所的小单位……”
他一生都在为“有个自己的窝”挣扎,却随着港岛的房价高涨,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远。
谁能想到,今天一大早,这个漂浮似白云的梦又被人给勾了下来,马上就要触手可及了。
湾仔茶餐厅里,比往常更加的人声鼎沸。
水台师傅阿强那叫一个唾沫横飞,啪的一下将报纸拍在桌上:“嘿!看到没?小林先是真的为咱们港岛的老百姓做事啊!报纸写得明明白白,十五个百分点啊!这可就是真金白银省下来的!居屋计划这一下是真的能落实了。”
他说完之后,便猛地灌口透心凉的冻柠茶,然后痛下决心。
从口袋摸出半包皱巴巴的“万宝路”香烟,啪地拍在桌上,信誓旦旦地说道:“老板!这包烟就送你了!从今天起,我阿强戒烟!戒酒!要把所有钱都存起来!为了买房子!以后宵夜,大家吃什么都不用算我!”
旁边的一名熟客不相信地哄笑道:“戒烟戒酒?强哥,你舍得吗?开玩笑的吧?”
阿强则是涨红了脸,梗着脖子十分认真地说道:“开玩笑?你看小林生做事像是开玩笑吗?以前我是心灰意冷,觉得存钱有什么用!存到死都买不到一块砖!现在呢?小林生帮我们把最大的山搬走了!自己再不努力,活该一辈子住鸽子笼!我阿强说到做到!这辈子一定会存够钱买上居屋的,”
油麻地狭窄的劏房内。
这一对年轻的新婚夫妇,挤在只能勉强放一张床的小隔间里。
妻子拿着《大公报》,眼中是泪光闪闪地叹道:“‘血浓于水’……以前报纸上这么说,感觉好空,是套话。现在看来,好真实……阿伟,我们省一省,明年,可能真的够居屋的首期了……”
丈夫阿伟盯着报纸上的关于第一批居屋的信息——五百尺小户型、最快数月后首批交付。
他用力点了点头,搂紧了妻子。
此刻港岛无数像他们一样的底层百姓们,共同燃起了一个梦,一个居屋梦。
而这些消息,也同样震动着港岛处于金字塔尖的那些大亨们。
新鸿基地产,郭得胜的办公室。
大陆建材降价的消息传来,使得办公室内的气氛变得凝重了起来。
郭得胜看着几位负责工程预算的核心下属,指着报纸上的数字,说道:“看清楚这15%。小林生的‘居屋’成本,已经压到难以想象的低点。
我们所有项目的成本核算,要推翻重做。尤其针对小户型、中低价市场的项目,必须拿出比他更具性价比,至少同等性价比的方案。
市场对价格的敏感度,会被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前那套思路,行不通了。这小林天望是真够狠的啊!他自己费尽心力做善事博大名,拿我们这些地产商陪葬?”
新世界中心,郑裕彤正与得力副手在用餐。
突然,他看着报纸上的内容,缓缓地放下汤匙,狠声道:“这个小林天望,把价格战引入房地产,还得到港府官方的背书。虽然说大陆低价建材限定用于居屋项目。但这手段真刁钻。
不过也好,他这把火烧起来,会烧掉很多不够资格入场的玩家。通知下面的建筑公司,材料采购成本必须对标小林生公布的极限价位去压。
不是压供应商,是压我们自己!效率、管理、废料控制!做不到的环节,全都砍掉换人!”
太平山顶,包玉刚的豪华书房内。
落地窗外是阳光明媚,室内气氛却反倒是有些阴沉与肃杀。
包玉刚把报纸递给沉默的女婿吴光正:“光正,我没说错吧!小林天望真把大陆的价格压下来了,你怎么看?”
吴光正仔细看完后,感慨道:“爹地,小林生这一步,玩的是民心所向,政治搭台,经济唱戏。
他用大陆的‘让步’,坐实了港岛底层民众救世主的位置。‘居屋’只要按期甚至提前推出几个成功样本,他在港岛的根基就可以说是稳如泰山了。
我们投资的地产项目,眼光也要放更长远,需要考虑这种民心政治牌对非核心项目的影响。”
包玉刚闻言,赞许地点头道:“你说到了根本。他是借势,而且借得惊天动地。
我们搞的是航运生意,核心是我们的船队,根基得稳固。但现在全球的经济形势都不容乐观,我这个船王也要考虑考虑船上岸,地产项目绝不能轻弃。
你密切留意他项目的质量和口碑,如果证明可行,我们未必不能在合适时机,合作打造一批更面向中产、有品质保证的‘平价屋’,同样打‘服务民生’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