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想当然的村支书们
第870章 想当然的村支书们 (第1/2页)第二天,镇政府开会。
周书记、王镇长和其他镇领导都列席。
大家喜气洋洋,因为镇子上有两家工厂:粉条厂带动了当地的土豆和红薯种植,增加老百姓收入的同时,也给镇政府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乐舒牌卫生巾和尿不湿不仅在国内各大城市有铺货,还因卫生标准高得以出口。
随着订单增加,现在工人需要加班才能完成任务,工作时间延长了,工资也随之提高。
要等明年新机器设备到了,这种情况才能得到改善。
在一个沉寂已久的地方,能有这样一家利润丰厚、还需要加班才能完成订单的工厂,实在令人欣喜。
工人有了收入就会消费,当地的经济也逐渐被盘活了。
等书记和镇长发言完毕,刘奕邦才开始公布接下来的安排。
马支书性子急:“十亩养殖田太少了!我们村人口多,至少要一百亩,最好两百亩。”
“对,我们村人也不少,也要一百亩。不然收入太少,不够村民分的。”
……
大家一个个精神抖擞,恨不得一下子就吃成个胖子。
等大家说得热火朝天,刘奕邦敲了敲桌子,会议室里渐渐安静下来。“你们想弄多少,我管不着。我只想知道,你们一下子挖这么多池塘搞养殖,后续养殖成本很高,你们有资金吗?”
一句话,让会议室里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马支书嘿嘿一笑:“这不是有学校先行垫付吗?”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满眼希冀地看向刘奕邦。
刘奕邦被这些人的话逗笑了:“学校既不是开善堂的,更不是开银行的!八巷村那十亩,一开始因为没有资金,是我去学校软磨硬泡,最后杨教授才决定在八巷村建个实验基地,所以八巷村只需要提供劳动力,完成这十亩池塘的养殖。后来赚了钱,第一时间就把相关投入还给了杨教授。”
“养殖珍珠,一亩成本九千;养殖海鲜,一亩成本七千。你们算算,一百亩养殖田,养殖珍珠需要九十万,养殖海鲜需要七十万。”
“另外,既然是养殖,就需要技术,还得根据当地的水土适当调整。你们光想着挣钱,有没有想过仓促上阵的风险?一旦失败,极有可能血本无归。”
刘奕邦的一番话,让所有人都哑火了。
干活,他们不惜力气,但钱呢?去哪弄钱?万一失败了,损失算谁的?
周书记这时笑呵呵地开口,打破了严肃尴尬的氛围:“大家想要带领村民致富的心情,我们理解,但一定要量力而行,而且要先学习。什么都不懂,仅仅指望技术员,风险很大。”
王镇长也附和道:“资金紧张的话,其实可以发动村民集资,按出钱多少占股份。到时候有了收获,按股份分钱;同样,如果失败了,也不能怨天尤人,一切遵循自愿原则。”
两位领导的话,给今天的会议定了基调。
真要让他们拿出钱来,各个村便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上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