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闲话大怂
第三百七十一章 闲话大怂 (第1/2页)户部衙门内,礼部右侍郎薛虹领着一群吏部、远洋外贸司的官员对照着各地的物价对未来的一些政策进行着调整。
“薛大人,诸位同僚,到正午该用饭了。”
随着一群小吏提着食盒、端着陶盆进来,米香混合着烧饼的酥香在空气中开始弥漫开来。
一众官员立刻将手头的工作放下,开始有序的提着凳子,来到桌子前,几人一桌开始用饭。
薛虹也放下了手里的毛笔,将账册的页数默默记下后,又提起镇纸压住桌子上的纸张,这才闪出座位。
“来来来,看看今天都有什么?”
随着食盒被打开,里面是几碟青菜,还有两盘羊肉,以及一瓮的鸡汤,主食则是一如既往的白梗米。
食盒里还有一些蒸熟的红薯,都是京郊试验田的产物。
自从产量渐渐稳定后,红薯因为口感软糯香甜,所以也被列入朝食之中。颇受官员们的喜爱。
除此之外,每位官员还有一碗冰镇的莲藕乳酪用以解暑。
“薛侍郎,来,尝尝咱们户部的食堂手艺怎么样?”户部的官员热情的招呼着薛虹用饭。
官员们工作了一小天,到了中午总不能饿着肚子干活,所以不同的部分都有专门的食堂负责做饭。
本朝官员的在岗的伙食比较普通,不好也不坏,味道也还不错。
上到二三品大员,下到六七品的小官,在部门里用饭吃的都是这些。食堂会根据季节和当地的物产做出相应的调整。
“唉,你们说,咱们大明现如今的百姓过的,和唐宋相比怎么样?”
一名留着山羊胡的官员将嘴里的饭咽下,然后道:“盛唐的时候不好说,但肯定比两宋的时候强的多了。
毕竟朱子可是说过:古者刻剥之法,本朝皆备。”
“唉?我的观点就不同了,宋时的富足与繁华是有目共睹的。况且宋时的税收也并不算高,百姓的日子理应不错才是。”
“可是根据礼部的记载,宋代民间的动荡可远比前朝更多。如果真的人人安居乐业,百姓富足,没道理会这样的。”
薛虹自顾自的吃着饭,对于众人的交谈不怎么感兴趣。
这也是官员们茶余饭后的一些浅谈消遣罢了。
本朝的很多事情,是不能说的,那咱们说前朝的,不就没问题了。
就在众人争论的不可开交之际,忽然有人提议道:“不如问一问薛大人的看法。”
此话一出,众人的目光立刻集中在薛虹身上,就连远洋外贸司的官员也看向自己家老大。
看起来所有人对于宋时百姓过的怎么样都很感兴趣。
“这个问题,就要看诸位问的是哪种百姓了。倘若问的是底层的工农……日子过的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很差。”
薛虹放下手里的筷子,将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
“宋时的国政和国本,注定了其的局限性和特殊性。
其国之富,是建立在对于底层百姓的盘剥之上。以千里之地,养一城。宋时所富足者,不过是那有数的几座大城中的百姓罢了。”
对于宋朝,如果抛除了那些文学史上的群星璀璨,薛虹对这个朝代的感观和清朝完全是半斤八两。
说句难听的,清朝混成那个比样,完全是因为游牧以少数人口治理多数人口的不自信,加上版本更新导致的。
但你宋朝不敢说天胡开局,起码也得是个地胡,一手好牌打个稀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