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小米重工,第一次创业! > 第291章 熬!(第一更!)

第291章 熬!(第一更!)

第291章 熬!(第一更!) (第1/2页)

测试机的动静很大,即便被阻拦索强行拦下,测试机也依然拖着阻拦索往前滑动了10来米。
  
  最后,不甘地停了下来!
  
  听着那一声巨响,廖平等人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去,他盯着被强行拽停的试验机看了很久,才猛地回过头,向其他人喊道:
  
  “控制台断开电源,确认电源断开,确认安全后开始收集数据!”
  
  “速度要快,收集好第1次数据,开始第2次测试!”
  
  命令下达,控制台上的操作员按下一个又一个开关,将测试机的电源关闭,防止误触。
  
  下完指令,他第一时间跑到试车台前,拿着激光测距仪,测算试验机被拽停的距离。
  
  整个试车台的长度足足有500米,总共分为三个区域。
  
  前端的200米,是加速段。
  
  模拟测试机在这200米内,会在铰链的帮助下,将速度快速提升。
  
  最快,可以提升到350公里每小时。
  
  中间的200米,是模拟的降落区,战斗机降落,有且只有这200米可以使用。
  
  在模拟的计划里,阻拦索的安装,主要仿照阿美莉卡的模式,一套4条,从航母尾部开始安装。
  
  因为飞机,是从航母尾部降落。
  
  第1条阻拦索,安装在距离航母尾部50米的位置,第2条和第3条,和第1条分别间隔12米,24米。
  
  至于第4条,距离第3条也是12米距离,靠近舰艏,是最后一条保障。
  
  一般情况下,飞行员降落,主要瞄准第2和第3条使用。
  
  第1条会有少量动用,至于第4条,那是最后的保障。
  
  一旦动用,飞行员就等着写检查吧!
  
  试车台的后面100米,是余量区。
  
  如果测试用的阻拦索拉不住试验机,就得靠着后面的100米减速。
  
  廖平拿着激光测距仪打了十几遍,得到了一个平均数。
  
  13.798米。
  
  数据很不错。
  
  他把激光测距仪收起,随后就从旁边的同僚手里拿过放大镜,用肉眼开始观测阻拦索的形变。
  
  从头到脚看了半天,他没看到明显的形变,将放大镜塞回胸膛的口袋,他转过身,向其他人问道:
  
  “力学数据收集好没?收集好了,我们就开始第2次测试!”
  
  “两分钟!”旁边,另一个总工程师王川喊了一声。
  
  两分钟后,他收起手中的记录本,向廖平点点头:“可以了!”
  
  廖平走回到控制台前,拿起放在控制台上的对讲机,轻轻敲了一下,开始下发第2次测试的指令:
  
  “测试机重量加到31吨,测试速度加到260公里每小时!”
  
  “现在开始调整!”
  
  模拟的测试机,是一个类似梭子的车厢结构,随着廖平的声音落下,旁边的几个工作人员控制着行车,将10个100公斤的铸铁平衡块吊起。
  
  随后均匀地装填到梭子的车厢里。
  
  吊装完毕,又检查了一遍,确认铸铁平衡块已经安装到位,这几人才将行车挪开,将工作状态的红灯切成绿灯。
  
  他们这边准备完毕,廖平拿起对讲机:“人员撤离,准备开始第2次测试!”
  
  伴随着声音,测试机再次被固定住,随着测试台上的电机轰鸣声响起,卡住测试机的卡扣突然松开。
  
  测试机如同离弦的箭一般,径直撞向前方。
  
  加速段通过!
  
  50米间隔通过!
  
  下一秒,横在前方的阻拦索弹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这个横冲直撞的怪物拦下。
  
  从廖平的角度看过去,这一次拦截下来的距离,和上一次没有太大区别。
  
  但是,作为这个项目的技术总工,不能用肉眼看,要用设备来测量。
  
  对讲机被他放下,换成了激光测距仪。
  
  他跑到测试台前,拿着激光测距仪一顿打,又得到了一个数据。
  
  13.895米
  
  将这些数据记录好,他就开始和上一次的数据进行对比。
  
  在重量加了一吨,速度加了10公里的前提下,第2次数据和第1次数据相比,相对于飞机的块头,阻拦距离没有很明显的提升。
  
  这不科学!
  
  阻拦索的工作本质,是改变目标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施加足够的力。
  
  按照牛顿第二定律,质量越大,拦截其运动状态所需要的力量,速度越高,拦截所需要的能量和冲量也越大。
  
  两个都加,按照一般的情况,拦截距离会有所增加。
  
  可如果拦截距离没有增加……
  
  廖平的目光,从手中的数据挪开,挪到了阻拦索的配套零件,也就是那几套液压设备上面。
  
  这几个东西的工作区间,比他想的还要大!
  
  盯着这几套液压设备看了一会儿,他合上文件夹,回头看向王川:
  
  “数据收集完了吗?”
  
  “完了,可以开始第3次测试!”
  
  廖平回到控制台前,抓起对讲机:“第3次测试开始,重量提升到35吨,速度提升到300!”
  
  “开始准备!”
  
  听着他吼出的数字,测试台前忙碌的人都停下动作,纷纷回头看向廖平,眼中,充满了对他这条指令的不解。
  
  他们这台模拟机的原型,是歼15。
  
  那是华夏第1台双发,重型,多用途舰载战斗机,2009年8月首飞。
  
  现在还处在测试升级阶段,还没有完全定型。
  
  这台飞机空重约17.5吨,如果从陆地起飞,最大起飞重量可以达到32.5吨,从甲板滑跃起飞,重量被严格限制到了28吨。
  
  按照北方飞机工业集团给的数据,这台飞机降落的速度,是240~260公里每小时。
  
  用31吨的测试机,搭配26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已经可以算是完美符合了这款舰载机的降落要求。
  
  只要达到100次测试不出问题,那这款阻拦索就成了!
  
  现在,将重量提升到35吨,速度提升到300公里每小时。
  
  在那降落的一瞬间,阻拦索的峰值受力大概在1500吨左右。
  
  想到这个数字,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廖平,为什么总感觉这位总工程师在针对呢?
  
  盯着廖平看了一会儿,发现廖平板起脸,众人又纷纷将目光转向挂在测试机上的阻拦索。
  
  这东西,能经受得住吗?
  
  廖平是主管,他有一票否决权,也有一票决定权,在指令没有错误的前提下,其他人只能服从。
  
  吸了一口气,负责安装平衡块儿的工作人员起身,开始控制行车,将球磨铸铁平衡块运送到测试机旁边,同时装上测试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