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乌鲁鲁
第207章 乌鲁鲁 (第1/2页)当那架飞往乌鲁鲁的航班终于在墨尔本机场的跑道上起飞,将那座充满了欧洲风情与巷道艺术的城市甩在身后时,柳如烟感觉自己像是从一个精致的、充满人文气息的现代文明,飞向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史前世界。那顶充满了开拓者精神的阿库巴毡帽,被她稳稳地戴在头上,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荒野之旅,做着最坚定的宣告。
飞机向西北方向,深入澳大利亚的内陆腹地。窗外的景色,从维多利亚州翠绿的田野和蔚蓝的海岸线,逐渐被一片无边无际的、呈现出铁锈红色的、广袤的沙漠所取代。大地如同被烈火炙烤过,纯粹、原始,充满了令人敬畏的荒凉感。
经过数小时的飞行,当飞机开始在艾尔斯岩机场那小小的跑道上降落时,柳如烟从舷窗望出去,第一眼就被那块从平坦的沙漠中拔地而起的、巨大无比的、赭红色的巨石所震撼。
它不像任何一座她见过的山脉,它没有连绵的起伏,没有崎岖的轮廓。它就是一块完整的、巨大的、拥有着流畅而圆润线条的独石,如同大地的一颗巨大心脏,静静地,沉睡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之上,散发着一种超越时空的、令人心悸的神圣气息。
走出小小的机场,一股干燥而灼热的热浪,便扑面而来。这里的阳光,似乎更加猛烈,不含任何修饰,直接而纯粹地照射在皮肤上。空气中,弥漫着红土和某种不知名桉树的独特香气。
他们租了一辆红色的、沾满了尘土的四驱越野车,直奔沙漠中唯一的住宿区——艾尔斯岩度假村。他们入住的,是一家名为“沙漠风帆”的豪华酒店,房间的设计,充满了原住民艺术的元素,而最让他们惊喜的,是阳台正对着那块举世闻名的巨石——乌鲁鲁(UlUrU)。
他们的乌鲁루第一场直播,就在这个可以遥望世界中心的阳台上开启了。这一次,他们的穿着,也充满了浓浓的荒野探险风。陆沉穿着一件卡其色的、多口袋的探险衬衫,柳如烟则穿了一件白色的棉麻连衣裙,头上戴着陆沉送给她的阿库巴毡帽,显得既帅气又充满了野性的魅力。
直播间的标题,也充满了对这片神圣土地的敬畏——“闯入地球的红色心脏,聆听梦境时代的呼唤!‘往后余生’澳洲篇第二章,世界的中心乌鲁鲁!”
“Palya!”陆沉用一句本地原住民阿南古人的问候语开场,脸上是前所未有的庄重与虔诚,“各位‘云游’的伙伴们,我们已经抵达了澳大利亚的红色心脏,来到了这片被原住民视为创世起点的神圣土地。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将和大家一起,放下所有现代文明的喧嚣,用最谦卑的心,去聆听这块巨石,在数万年的风中,所讲述的,关于‘梦境时代’的古老故事。”
为了表达对这片圣地的敬意,他们的第一项活动,并不是立刻靠近巨石,而是在度假村的文化中心,参加了一场关于阿南古人文化和“TiUkUrpa”(创世法则)的讲座。他们学习了如何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这片土地,也明白了,为什么攀爬乌鲁鲁,是对原住民文化的一种不尊重。
傍晚时分,他们驱车前往了乌鲁鲁日落的最佳观景区。当太阳缓缓西沉,奇迹发生了。
那块巨大的、赭红色的岩石,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下,开始变幻出令人难以置信的色彩。从最初的赭红色,逐渐变成了鲜艳的橙红色,再到炽热的、如同燃烧火炭般的深红色,最后,随着光线的褪去,又慢慢地,回归到一种神秘的、紫褐色的沉静。
柳如烟和陆沉并肩而立,和其他所有游客一样,被眼前这幅壮丽而又神圣的、大自然的色彩魔术,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它好像在呼吸……”柳如烟轻声说,“它是有生命的。”
他们的乌鲁鲁之旅,第二天,从一场同样神圣的日出仪式开始。
凌晨,他们驱车来到了日出观景区。在黎明前的黑暗与寒冷中,他们静静地等待着。当第一缕阳光,从地平线上射出,照亮乌鲁鲁的那一刻,那块在黑暗中沉睡的巨石,仿佛被瞬间唤醒。它的颜色,从深邃的暗紫色,逐渐变成了柔和的粉红色,再到明亮的橙红色,最终,在朝阳的照耀下,恢复了它那标志性的、充满力量感的赭红色。
上午,他们开始了乌鲁鲁的环岩徒步之旅。他们没有选择骑骆驼或乘坐观光车,而是决定用最原始、也最虔诚的方式——双脚,来丈量这块圣石。
在阿南古人向导的带领下,他们开始了著名的“马拉步道”(MalaWalk)。向导为他们讲述着“TiUkUrpa”中,关于兔袋鼠人(Mala)的创世故事。他们看到了故事中,Mala人举行仪式的神圣洞穴,看到了岩壁上那些古老的、充满了象征意义的岩画。
柳如烟发现,乌鲁鲁并不是一块光滑的石头。它的表面,充满了各种因风化和水蚀而形成的、奇特的沟壑、洞穴和纹理。有的地方,像被巨人用手指划过;有的地方,则像一张布满了皱纹的、苍老的脸。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一个古老的故事。
“现在我明白了,”柳如烟轻声对陆沉说,“如果不了解这些故事,它对我们来说,就只是一块巨大的、漂亮的石头。但知道了这些故事之后,它就变成了一本活着的、神圣的史书。这里的每一道沟壑,都是一个章节。”
下午,他们驱车前往了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卡塔丘塔(KataTiUta),在原住民语言中,意为“很多个头”。
与乌鲁鲁那块完整的独石不同,卡塔丘塔是由36个巨大的、圆顶形的砾岩组成的巨石阵。当他们抵达观景区,第一眼看到那片连绵起伏的、如同外星地貌般的红色巨石阵时,立刻被其与乌鲁鲁截然不同的、更加古老和雄浑的气场所震撼。
他们开始了著名的“风之谷”徒步。他们穿行在巨大的、红色圆顶巨石之间的峡谷里,感觉自己像是闯入了一个巨人的国度。脚下是崎岖的、布满了碎石的红色土地。耳边,只有呼啸而过的、如同神明低语般的风声。
当他们最终爬上一个观景台,俯瞰着整个被巨石阵环抱的、绿色的山谷时,柳如烟感觉自己仿佛来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史前的避难所。
“如果说乌鲁鲁是神圣的祭坛,那这里,就是众神的居所。”她感慨道。
第三天的行程,是一场关于艺术、美食与星空的沉浸式体验。
上午,他们参加了一个由阿南古人艺术家亲自教授的“点画”工作坊。
他们席地而坐,一位年长的原住民女艺术家,通过翻译,为他们讲解着点画艺术中,各种符号的象征意义:同心圆代表着营地或水潭,U形代表着坐着的人,而线条,则代表着旅行的路径。
柳如烟拿起画笔,蘸着由赭石、白泥等天然矿物颜料制成的涂料,在小小的画板上,笨拙地,尝试着用这些简单的符号,来讲述一个属于自己的、关于旅行的故事。她发现,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它不追求写实,而追求精神的表达。
“这不仅仅是在画画,”她小声对陆沉说,“这更像是在进行一种冥想,一种与大地和祖先的对话。”
傍晚,他们参加了此行最令人期待的、也是最奢华的一项体验——“寂静之声”沙漠星空晚宴(SOUndSOfSilenCe)。
当他们抵达位于沙漠深处的晚宴场地时,立刻被那360度无死角的、壮丽的荒野景色所包围。远处,乌鲁鲁和卡塔丘塔,在夕阳的余晖下,静静地矗立着。
晚宴开始前,一位原住民艺术家,吹奏起了古老的迪吉里杜管(DidgeridOO)。那悠长、深沉、充满了震动感的嗡鸣声,在空旷的沙漠中回荡,仿佛来自大地深处的呼吸。
随着太阳的沉落,他们和其他几十位客人一起,在铺着洁白桌布的长桌旁坐下,开始享用一顿融合了澳洲现代美食与“丛林食物”(BUShTUCker)元素的精致晚餐。他们品尝了烤袋鼠肉、熏鸸鹋肉,以及各种用本地香料调味的沙拉和甜点。
而当夜幕完全降临,所有的灯光都熄灭之后,真正的奇迹,才算开始。
由于地处沙漠中心,没有任何光污染,南半球的璀璨星河,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令人敬畏的姿态,展现在他们头顶。银河,像一条由亿万颗钻石组成的、明亮的河流,横跨整个天穹。南十字星座、天蝎座、人马座……都清晰得仿佛触手可及。
一位“星空解说员”,用激光笔,指着天空,为他们讲解着南半-球的星座故事,以及阿南古人对星空的独特解读。柳如烟第一次知道,在原住民的文化中,银河,并不是由星星组成的,而是由星星之间的、黑暗的、尘埃带组成的“天上的鸸鹋”(EmUintheSky)。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