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建场
第341章 建场 (第2/2页)“行,喝喝喝。”陈家志也端着白开水,一点也不怵。
“下次再喝白开水单独给你开一桌哈。”薛军说道:“老板特权也不能一直用。”
“都是特权了,那当然可以随时发动。”
吃完夜宵,丁建辉带来的那点不爽全都消失了。
配送中心的宿舍房间不少,陈家志休息得还算舒适。
起床时,楼下的分拣中心都还在忙着,又去档口看了下,拿了钥匙,叫上薛军一起去城里找水果批发市场。
江南这时还主要是蔬菜批发,水果很少。
其它较大的水果批发市场要属南源和南北水果批发市场。
但找了一圈,也没看到有榴莲卖,进口水果也比较少,只能无功而返。
李才问道:“陈哥,是有做水果生意的想法吗?”
陈家志摇了摇头,说了下马来客户带榴莲来的事。
“其实水果生意也可以做,但暂时还没有这么多精力,以后再说吧。”
他现在就是钱太多,想花出去,但也不能随意乱花,毕竟再想复刻这一年多来的经历不太现实。
又去机场提前买了机票,陈家志开车回了菜场,在家安心呆了两天,才再度登上了去沪市的飞机。
此次一同前往的有薛军、敖德海两人。
前期也用不着那么多人,陈家志目前也不清楚在沪市拿地是怎样的章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飞机上,陈家志在看着最新的【种子世界】期刊,一场交易会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十月份,京城丰台种子交易会,地点新发地农贸批发市场。”
“从1992年就开始举办了。”
“可以让洪中再去看看,算了,这趟自己去。”
新发地也是京城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交易量居全国前列。
除了去看种子,还可以去蔬菜批发市场走走,结交批发商,没准以后用得上。
到了沪市后,三人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敖德海问道:“老板,计划在沪市拿多少亩地建菜场?”
陈家志想了想,说:“看情况,200亩以上,500亩以下都可以。”
敖德海挠了挠头,又问:“现在要怎么下手呢?”
陈家志沉吟了会儿,把写好的笔记本一关,说道:“买几条好烟回来,先去村委打听下。”
前世他租地都直接去找村委会,如今也只能先这样试试。
不过在送出了几包烟后,却没有收到多好的效果。
如今在沪市租地种菜的外地菜农并不少,然而,面积都不大。
像陈家志这样开口就是几百亩的就像大熊猫一样稀少。
连着问了两个村委,村干部的回复很统一,“你要租地,那你自己让老百姓把地租给你啊,找我干什么?”
在宝山杨行镇转了几圈,都没什么进展,反而看了不少的菜地。
菜的种类不少,但杨行镇最出名的蔬菜是黄瓜。
近几年从杨行镇地方黄瓜品种中培育出的宝杨黄瓜,以其优质高产而在市郊以及沪市周边地区迅速推广,逐渐有成为沪市黄瓜当家品种的趋势。
不过宝杨黄瓜更适合温室种植,当下能看到的较少。
三人租了自行车,走动的范围也越来越远。
敖德海喊道:“老板,你看,大棚,好多大棚!”
“还真是,这大棚看着就不一般。”
陈家志也注意到了前方出现的大棚,看着很新,便加快了速度往前骑。
“种的好像是青菜,看着好像不怎么样嘛。”
棚里种的上海青,长势较为一般,稀稀拉拉的,但基础条件很不错。
陈家志也看到了不远处的标识:罗南蔬菜园艺场。
罗南也是一个镇。
陈家志估计这是集体建的菜场,大棚、水泥明沟、滴灌和喷灌设施,是此时少见的标准化园艺场。
三人的指指点点很快便引起了村民的注意,有村民上前询问,陈家志也道明了来意。
很快,便有村干部来了,“就是你们要租地种菜吗?”
陈家志掏出烟,说道:“对,想问问村里还有地出租吗?”
村干部说:“我们繁荣村地倒是还有不少,你要租多大面积。”
陈家志比了两根手指。
“20亩?”
“至少200亩。”
“嘶~”
同样的表情陈家志近些天见了很多次了,以为又要被拒绝。
然而,等了一会儿,这位中年村干部却说道:“以往没有私人租这么多。”
陈家志指了指眼前的大棚,“这一片的面积也不少吧?”
“这是集体建的。”村干部说道:“面积一共也才100亩呢,全都上了管棚,就这都花了400万,你要租200亩地,也是要建管棚么?”
管棚也就是大棚。
陈家志摇了摇头,说道:“管棚造价太高了,承受不起,主要是租来种露天蔬菜。”
“哦~”村干部抽着烟,仰头道:“这造价确实不便宜,但花得也值,这管棚种菜管理方便。”
陈家志看着棚里的青菜,忍住吐槽的冲动,打听道:“罗南园艺场有上级给补贴资金吧?”
“嗯。”
村干部点头,陈家志给了他一包烟,继续打听。
具体的数字没探听到,但也知道市里对新建菜场有很大的扶持。
不过这是集体。
“私人建场我就不知道有没有补贴了,在罗南应该是没有。”
陈家志对这个结果颇为满意,难得遇到愿意交流的村干部,便又继续打听着租地的情况。
200亩地不是小数目,想凑出这么多地,需要村里帮着组织。
而实际上陈家志想要的不止是200亩。
这可把村干部给难着了。
但这位主观能动性不错,承诺要回去商议,定了后还得在村里召集村民开会,同时也会找镇上领导汇报。
大规模租地并不容易。
好在繁荣村才建了集体园艺场,经验都还是热乎的,村民和村干部接受程度都比较高。
陈家志带着敖德海、薛军又等了两天,便等来了消息,镇上的蔬菜科要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