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不拘一格、高强度训练
第264章 不拘一格、高强度训练 (第1/2页)陈海生有些无语,不过还是拍了拍身上的军服,得意道:“我看你是见不得你哥好!”
陈海兰瘪了瘪嘴,道:“哥,我这不是担心你嘛。”
陈海生默然的点了点:
“刚开始我也有些担心,不过首长说了,当兵同样各有分工。”
“不仅需要冲锋陷阵的士兵,还需要像我这样,能写会算的士兵。”
昨天刚到这里,对于这些上过新学,尤其是数学不错的青年,全部进行了单独筛选。
目的就是不想错过哪怕一名人才。
具体筛选的标准就是出了几道数学题,然后让这些人当场解答。
要知道民国时期还是文科当道的时代,很多高校甚至不设理工科,全校都是学文科的学子。
就算是有理工科的学校,基本上也不受重视。
无论教学质量,还是师资条件,全都比不上文科。
因此很多学子,都没办法全部做对这些题目。
甚至还有些偏科严重的学子,直接交了白卷。
而陈海生却不一样,他是少数的几个里边,所有数学题全部正确的学子。
完全符合雷达兵的招收标准。
所以就算陈海生身体弱一点,也并无大碍。
毕竟对于雷达兵来讲,只要能做好分内之事,根本用不着他们冲锋陷阵。
相反,一名好的雷达兵,其价值甚至比得上一个加强团。
这也是为啥明知道陈海生的身体素质,不足以支撑其进行基础训练,
部队首长仍然坚持招录他的主要原因。
更何况陈海生家庭出身还是贫苦渔民,这样的人才不收,才是红军最大的损失。
..
8月15日,空一团驻地。
早在几个月之前,空军机场就修好了总长度超过5公里的混凝土硬化跑道,并直接联通机库。
不仅如此,负责建设的单位还连夜新增了几个大型机库。
对此,不知情的人非常不解,纷纷私底下说这种行为是在浪费。
不过负责修整跑道的人并不解释,只是一句:首长安排,便带一笔带过。
而从上个月开始,部队首长还安排相关施工人员,
为空一团的飞行员,专门建设了一个几千平米的巨大室内训练场地。
当然,这个训练场地建设的目的,旨在培养优秀的喷气式战机飞行员。
而相关设备以及施工设计图,全都是苏文带过来的。
其中基础训练项目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
抗载荷训练、抗眩晕训练、手眼协调训练。
像三维旋转舱、固定滚轮、荡木、旋梯等抗眩晕训练设备。
对于这些民国时期的飞行员来讲,并不陌生。
唯独抗载荷训练设备,也就是载人离心机。
刚一上马便难住了几乎所有飞行员,这可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训练设备。
可模拟3.5G到9G的过载环境,目的就是通过逐渐加压的方式,
配合抗荷服,增强飞行员在大机动时的身体耐受能力。
载人离心机
专项技能训练则是包括:高空适应训练、跳伞应急处置训练、飞行模拟训练。
其中高空适应训练设备是低压舱,模拟高度达万米以上。
用于测试飞行员在缺氧环境下,应变反应的能力。
跳伞训练则是统一安排在室内进行,主要是为了掌握降落伞的使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