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关注也是压力
第870章 关注也是压力 (第2/2页)风暴已然袭来,但巨轮并未倾覆。
在国家的坚定支持和全民的力挺下,华兴正开足马力,依靠自身锤炼多年的“备胎”和“盾牌”,艰难却坚定地破浪前行。
前方的航道上依然暗礁密布,挑战层出不穷,但希望的光芒,已然在波峰浪谷之间闪烁。
政府的关切、媒体的轰炸、公众的支持、法律的博弈...
当外界的声浪如海啸般冲击着华兴时,在华兴最核心的技术攻坚部门,反而呈现出一种异样的平静与专注。
陈默开完了IT作战室的紧急会议,确认了“渡河”系统切换稳定后,立刻投入与海思、2012实验室的EDA应急会议中。
屏幕里,海思的冯庭波和2012的汪剑锋神色同样凝重。
“陈默,那剩下的17%,主要集中在7nm及以下先进工艺的某些物理验证、Sign-Off工具以及部分极其复杂的模拟仿真环节。”
冯庭波介绍道,“这些工具精度要求极高,算法极其复杂,而且需要和中芯国际、台积电、三星等代工厂的PDK(工艺设计工具包)深度耦合,短期要完全替代,难度非常大。”
“我们实验室的基础算法研究一直在跟进,但工程化、产品化需要时间。”
汪剑锋补充道,“而且生态隔离是最大的问题,即使我们工具做出来,如果不能得到代工厂的认证和支持,也很难被设计师采用。”
陈默听着汇报,手指无意识地轻敲桌面:
“我明白难度。
现在的策略是:第一,立刻成立‘尖刀连’,集中海思、2012、EDA产品线最顶尖的力量,对这17%的痛点进行逐一爆破,优先解决确保现有设计能够持续进行的卡点。
第二,启用‘备用方案’,通过第三方非美工具或者经合法渠道可能获取的有限授权,进行过渡,哪怕效率低一些。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加大与国内代工厂(如中芯国际)的协同力度,推动我们的自研工具链和国内工艺平台深度适配,哪怕从相对成熟的工艺节点开始。
这条路必须走通!”
会议结束后,陈默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
窗外,鹏城的夜空依旧被霓虹点亮,这座年轻的城市似乎从未停歇。
他手中握着一份刚刚送来的报告,是关于社会层面“华兴热”的舆情摘要。
看着那些热情洋溢甚至有些过激的言论,他轻轻叹了口气。
“老板,您似乎不太轻松?”林雨晴端着一杯新泡的茶走进来,轻声问道。
陈默接过茶,摇了摇头:
“民众的热情是好事,是动力,但也是压力。
他们把华兴捧得太高,仿佛我们已经赢了。
但实际上还差很多。
不说GMS一旦禁用我们整个终端海外业务直接会跌掉90%。
高端芯片更是差人家1.5个代际。
就单说EDA那17%的差距,每一个百分点都可能需要耗费数年时间和无数心血去填补。
OraCle的切换只是过了第一关,芯片制造、鸿蒙的生态构建......
哪一关都不是容易的。
我们不能被眼前的支持冲昏头脑,真正的长征,才刚刚开始。”
陈默觉得真的太难了,难到重生者都会经常生起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