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全网催战:陈默你说话啊!
第454章 全网催战:陈默你说话啊! (第2/2页)这一次陈默独独接受《电影周刊》的专访,也算是给对方一个面子。
陈默盘腿坐在仿唐式的矮几前接受《电影周刊》的这次专访。
《电影周刊》派来给陈默做专访的也是金牌记者,对方一来就开门见山地问道:“现在全网都在争论《海洋婚礼》算不算电影,您怎么看这些批评?”
陈默端起茶盏轻啜一口,露出标志性的笑容:“这个问题挺有意思。
当年《无极》被骂‘馒头血案’时没人质疑它是不是电影,《小时代》系列评分扑街时也没人开除它的电影籍,甚至于《逐梦演艺圈》创造豆瓣最低评分纪录,也不见他们说是毒瘤。
怎么到我这儿,票房高了反而要重新定义电影了?”
这位记者忍功还是很不错的,忍住没有笑出来。
只是他对陈默的回答是真的太意外了,主要是没想到陈默居然会直接把《无极》《小时代》拉出来!还有《逐梦演艺圈》!
他都在想,等那几位看到这篇专访的时候,会是个什么反应?
陈诗人:我谢谢你全家!
郭小四:不带这么欺负人的啊!
毕导:求放过!
陈默忽然指了指房内的一块仿唐代的铜镜:“你看,这面镜子在考古报告里叫‘文物’,在我新片里是道具,放潘家园地摊就是工艺品。
同一件东西,功能取决于使用场景。《海洋婚礼》在民政局是复婚催化剂,在科技论坛是文化数字化案例,在电影院——它当然是电影。”
记者追问:“但批评者认为您用营销取代了电影艺术本身.”
陈默淡淡地道:“什么是电影艺术?或者说,营销的目的是什么?是让观众走进电影院看电影!
现在早就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
哪部电影不搞营销不搞宣传的?
好莱坞的惊悚片可以做成伪纪录片,在网络上进行病毒营销,结果呢?”
记者也有些词穷,其实他也知道,每个人其实都是存在主观的思想的,说白,所有人有一个算一个,其实都是双标党。
而陈默举的例子,其实也很浅显,同样的是营销占据了最大的功劳,但是结果呢?
就因为人家是好莱坞的电影,所以一个个都直接吹捧上天。
记者又问道:“有人说这样的电影毫无意义,您怎么看?”
陈默笑了,真不是气笑的,而是带着一丝的讽刺的味道。
他拿出《海洋婚礼》的剧本稿来,翻开,指着某场戏的批注:“这里我写着‘用座头鲸腹纹模拟编钟音阶’,知道为什么吗?”
不等回答便自问自答:“《周礼》记载婚礼要‘钟鼓乐之’,但现代人听不懂编钟啊。我就想,如果把青铜纹路转化成鲸鱼沟壑,把《关雎》旋律转译成52赫兹鲸歌——这不就是最浪漫的‘钟鼓’?
意义是什么?弘扬传统文化算不算?
让爱情回归纯粹,算不算?”
谈到“七年珍珠”争议时,陈默突然起身走向道具架,取下个唐三彩陶罐。“你们知道唐代离婚文书怎么写吗?‘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多体面!”
他敲着罐身说:“现在人离婚像打仗,所以我用鲛珠搞了个数字化‘放妻协议’——两颗珠子靠近1314公里就发光,远离就褪色。这哪是彩蛋?分明是给当代婚姻装了个温度计!”
“现在《海洋婚礼》的票房是多少?您有关注吗?”记者突然又问道。
陈默点了点头到:“过十五亿了,怎么?”
“有一批人说,《海洋婚礼》配不上这样的票房.”
陈默这次是真的乐了。
直接打断记者道:“这个问题其实毫无意义,不过,我还是说一下吧。”
“我发现,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对一些大卖的电影说什么,配不配的上那样的票房的说法。
比如《战狼2》拿到破纪录票房成为现象级电影的时候,很多人开始酸了,说这部电影配不上这样的票房,说是在靠卖爱国情怀赚钱!
还有《你好,李焕英》,还有《满江红》等等,反正电影票房只要一高,就开始有很多这样的声音。
我不理解说这些话的人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配不配的上,人家都已经创造了这样的票房了!
其实大家只要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这些大卖的,被很多人喷说配不上这样的票房的电影,无一例外地,内核都是很正能量的东西。
而且都是形成一种“现象级”的热潮之后才出现的高票房的情况!
然后很多人开始分析电影逻辑BUG啊之类的,可是哪有电影是完美的?
其实观众自己有分辨的能力,他们看完觉得有所收获,那就是他们认为的好电影。
你觉得配不上,那只能代表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