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一人单挑一亿,这才叫封神之战啊!
第461章 一人单挑一亿,这才叫封神之战啊! (第2/2页)可是为什么他还是拿出来了?
因为这对于他而言是稳赚不赔的买卖,看到没有,单单是这个话题发酵之后,盛世影业的市值飙升的幅度就足以让他成倍地赚回来。
而从宣传层面来说,10亿现金撬动了超过一亿网友的自发传播,形成病毒式裂变。
他这是在用对冲基金思维做电影宣发,将观众转化为免费‘营销节点’。
而最核心的问题,是不可复制性,以及舆论战的终极解法!
作为公众人物,一旦被人在道德层面进行指责,那么可以说是无解的!
结果,陈默用了不可复制的“钞能力”破掉了这一局!
当徐客、乌儿鳝等导演批判“营销过度”时,陈默直接甩出10亿存单,反问:“敢赌吗?”——将道德批判转化为财力比拼,让对手的“工匠精神”论显得苍白无力。
而他也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营销模式,一个独属于他个人的独特的营销模式。
因为放眼全国,乃至于全球,也只有陈默这样一个,他创造了814福利节,疯狂撒币!
所以,这一次他用钞能力来对赌,大众根本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因为这就是陈默!
可是反观其他导演,是绝对绝对绝对不可能做出像陈默这样的举措的。
不是因为拿不出那么多钱,而是因为,他们只是导演!
徐客、乌儿鳝等人被记者追问“敢不敢对赌”时,只能以“艺术无价”搪塞,网友嘲讽:“PPT吹票房可以,掏钱证明不行。”
而这一次的营销带来的长期效应也是足以让同行无比头疼的。
因为可以想象此后春节档电影宣发被迫“透明化”,任何票房预测都会被网友追问:“赌注在哪?”——陈默无形中为行业立下新规。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陈默直接给“吹牛”上税了!
陈默的10亿对赌,本质是一场‘阳谋’:用绝对财力碾压行业潜规则,用娱乐化包装消解严肃批判,用零风险参与感绑定观众利益。
它不仅是电影营销的巅峰之作,更揭示了商业社会的底层逻辑——当对手在道德高地指手画脚时,最好的回应永远是甩出一张他们付不起的账单。”
这篇分析文章迅速引来了无数网友的围观。
“卧槽,原来小丑竟是我自己?”
“牛逼!别人是不敢花钱,他是钱怎么越花赚的越多了?”
“这投资回报率,简直离谱啊!”
“这波陈默真的在大气层啊!名利双收的典范!我愿称之为默神!”
“没毛病,以后就喊默神了,真正的营销之神啊!”
而陈默的10亿对赌营销如同一场飓风,不仅席卷国内影视圈,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连锁反应。
《好莱坞报道者》以头版标题《华国导演的“10亿赌局”:疯狂营销还是行业革命?》详细解析事件,称陈默“用华尔街思维颠覆传统电影宣发”。
报道指出,好莱坞虽惯用票房保底协议,但从未有导演敢以个人财富与全民对赌——毕竟“《复仇者联盟》导演罗素兄弟的净资产加起来可能也不够支付这种赌注”。
奈飞(Netflix)全球内容副总裁在推特转发相关新闻并调侃:“建议陈默下次赌‘流媒体播放量破百亿’,我们愿意接招!”
网友迅速P图恶搞:陈默cos哪吒踩着奈飞LOGO,配文“10亿刀,跟不跟?”
韩国媒体将事件称为“核弹级营销”,当地网友发起#韩国导演敢不敢#话题,疯狂@《与神同行》导演金容华。金容华在采访中苦笑:“我们电影圈还在讨论‘千万观影人次’,陈导演已经用‘亿’做单位了……(擦汗)”
日本雅虎新闻下,网友对比中日导演收入差距:“新海诚《铃芽之旅》票房125亿日元(约6亿人民币),陈默随手就赌10亿……这就是‘二次元强国’和‘钞能力大国’的差距吗?(笑哭)”
高盛发布分析报告,将陈默的对赌策略类比为“娱乐化众筹”:“10亿保证金相当于发行‘票房期权’,观众成为免费‘做市商’——若成功,陈默获得百亿票房;
若失败,10亿成本已通过股价上涨和品牌增值收回。”
报告末尾调侃:“建议马斯克学习:下次赌Cybertruck销量时,请直接晒账户余额。”
这场始于国内围剿、终于全球狂欢的营销事件,最终被《时代》周刊总结为:“陈默用10亿人民币买下了一张‘全球最大电影票’——它的副券写着‘21世纪娱乐至死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