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地下实验室(4)
第33章 地下实验室(4) (第2/2页)“我想这是入口控制,”他通过通讯系统说,“需要特定的能量序列才能打开。”
林暮秋闭上眼睛,让自己的感知完全沉浸在穹顶的能量场中。随着专注深入,他开始理解符文的含义和关联——这不仅是一个锁,也是一个身份验证系统,设计用来辨别接触者是否有权限进入。
凭借之前与晶体连接获得的知识,林暮秋尝试按特定顺序激活符文,将自己的源力按照古代模式调整。起初没有反应,但在多次尝试后,符文开始发光,一道道蓝色光线从他手掌下扩散开来,沿着穹顶表面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
整个穹顶开始轻微震动,顶部的圆形区域缓慢旋转,露出一个入口。更令人惊奇的是,入口内部没有海水,而是一层薄薄的能量屏障,将海水阻隔在外。
苏雨晴游近观察,通过手势表达惊讶和谨慎。经过简短的讨论,五人决定依次通过入口。林暮秋作为最熟悉古代系统的人,被选为第一个进入者。
当他穿过能量屏障时,感觉就像穿过一层温暖的水膜。令人惊讶的是,一旦通过,他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完全干燥、充满空气的空间中。脱下潜水头盔,他发现空气清新且适宜呼吸,仿佛这个空间一直在维持理想的生存环境。
其他队员紧随其后,同样惊讶于这个不可思议的环境。
“某种高级气闸系统,”科学家惊叹道,检查着仪器读数,“空气成分接近地表,但更加纯净。温度和湿度维持在最舒适水平。这里可能有某种生命支持系统一直在运行。”
他们站在一个圆形大厅中,四周墙壁由同样半透明的材料构成,散发着柔和的蓝光。大厅中央是一个复杂的装置,看起来像是一组悬浮的水晶球,大小不一,围绕着一个中心点缓慢旋转。
整个空间给人一种超越时代的感觉——既古老又先进,融合了有机与无机、技术与艺术。墙壁上的符文和图案不断流动变化,仿佛在讲述一个无言的故事。
“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设施,”林暮秋轻声说,感受着空间中的能量波动,“它是一个思维的延伸,一个意识的容器。中枢不只是存储信息,它保存了创造者的思想和记忆。”
他走向中央的水晶球装置,感到一种奇妙的吸引力。随着接近,水晶球的旋转速度略微加快,似乎在回应他的存在。
“小心,”苏雨晴警告道,“不要贸然接触。先评估风险。”
科学家迅速设置监测设备,记录空间内的各种数据。两名源士则警戒四周,防范可能的危险或收割者的突然出现。
林暮秋没有直接触碰水晶球,而是专注于感知其能量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得出了初步结论:“这是一个信息交互界面。水晶球储存了不同类别的数据,旋转模式反映了数据流的活跃程度。目前看,系统处于低活跃状态,但并非完全休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