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国际风波(1)
第36章 国际风波(1) (第2/2页)怀特的表情变得严肃:“中枢事件改变了很多事情。知识共享后,一些我们之前的假设被证明是错误的。古代武器技术的危险性远超我们想象,需要全球合作管控,而非由单一国家或组织掌握。”
他补充道:“而且,我个人认为,林暮秋对古代系统的理解能力可能是解决当前危机的关键。”
经过详细讨论,行动计划迅速成形:林暮秋、苏雨晴将带领一个包括源力专家和古文字专家在内的小团队,以“国际源力研究合作组”的名义前往及埃。怀特将在阿尔戈斯计划内部为他们提供支持和掩护。任务目标是评估设施状况,了解石井的研究进展,必要时采取行动防止危险技术扩散。
会议结束后,林暮秋和苏雨晴留下来进行更详细的任务准备。
“这将是一次复杂的外交和情报任务,不仅仅是技术研究,”苏雨晴提醒他,“我们需要在不引起国际纠纷的情况下完成目标。”
林暮秋点头:“我明白。但我更担心的是设施本身。如果它真的是专门用于武器研究,那么它的防御系统和危险性可能远超以往遇到的任何设施。”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你,”苏雨晴说,“没有人比你更了解如何安全地与这些系统互动。”
24小时后,团队成员集合完毕,乘坐伪装成商业航班的特别飞机前往及埃。途中,林暮秋详细研究了“中枢”传递的关于尼罗河区域龙脉节点的信息,试图更好地理解可能面对的情况。
根据这些资料,尼罗河三角洲确实存在一个特殊节点,古代称为“朝阳之门”,功能与其他节点不同。它不是用于环境调节或信息存储,而是专注于能量转换和投射,具有更强的定向能力。这种特性使它成为理想的武器研究基地,但也使它特别危险和不稳定。
飞机降落在开罗国际机场后,一名自称及埃古物部代表的中年男子迎接了他们。通过加密通讯,团队获知这名“代表”实际上是天机局在及埃的联络人,将负责协助团队行动。
“情况比预期更复杂,”联络人在前往三角洲地区的车上简报,“及埃政府对这个发现高度重视,但内部存在分歧。一派希望全面国际合作,另一派则倾向于与东洋国独家合作,后者提供了大量研究资金和技术支持。”
他继续道:“现场已经设立了临时研究基地,日升研究会的团队占据主导位置。石井隆一亲自领导研究,并引入了多项专业设备。阿尔戈斯计划的人员虽然在场,但受到限制。”
“怀特博士呢?”林暮秋问。
“他的处境微妙,”联络人回答,“表面上是阿尔戈斯计划的代表,但影响力有限。不过,他已经为你们争取到了研究权限,理由是需要炎夏国专家的古文字解读能力。”
三小时车程后,他们抵达了位于尼罗河三角洲边缘的研究基地。这里原本是一个偏远的考古工地,现在已经扩建成一个小型科研营地,各种设备和临时建筑围绕着一个大型帐篷,帐篷下方则是通往地下设施的入口。
刚下车,林暮秋就感受到了空气中异常的能量波动。与海清风暴相似,但更加集中,更有方向性,就像一束被聚焦的光线,而非全方位辐射。
怀特迎了上来,表面上是正式欢迎,实则借机低声交流情报:“石井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他们似乎识别出了设施的主要功能和控制机制。但还未能完全激活核心系统。你们的到来时机刚好。”
随后,整个团队被带去见研究基地的官方负责人——一位及埃考古部门的高级官员。会面纯属形式,但必要的外交礼节必须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