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后族,覆灭
第14章 后族,覆灭 (第1/2页)大明宫。
巳时二刻散朝后,承安帝单独留下工部尚书李天馥入东暖阁奏对。
套在承安帝身上那件明黄龙袍显得有些臃肿,这很不合理,但没办法,皇帝越来越胖,胖得越来越快。
单去岁一年,内织造便已为他改动了两次宽窄,而龙袍制作繁琐,新的还在路上。
下面人敢想不敢言,新龙袍铺展开,盖住一张八仙桌绰绰有余。
承安帝腿脚不便利,走路一瘸一拐,走两步就大喘气,李天馥耐心地缓缓跟在皇帝身后,躬身挪着步子。
撑着桌沿落座,前明熹宗亲手打造的宽大黄花梨椅子,被承安帝整个堆满了,仿似一座肉山。
承安帝刚刚四十岁,面皮白净,肥头大耳,头发却已灰白,坐下喘息几口,不做表情道:“方才朝会上的事,李爱卿作何想法?”
李天馥身形清癯,虽年过六旬,却仍一头黑发,一对君臣相对,直如两个极端。
李天馥跪地道:“陛下,臣以为杨阁老那番话乃忠君之言,并无欺瞒推诿。”
承安帝眯着眼睛向下看了半晌,叹道:“李爱卿请起吧,赐座。”
待李天馥诚惶诚恐搭边坐稳,又怅然道:“朕又如何不知,满朝文武皆自视偃师,以朕为提线倡者,事事敷衍。
但开海一事,并非朕为掌权所谋。
高祖承朱明江山,虽砍了一批江南大家,却又立了一批新的。三朝已降,沉疴复来。
海事不开,银子都快被那些勋亲世家收拢殆尽,如今天灾不断,户部又哪里有银子下发?百姓凄苦,再不寻得新生计?岂非乱世又起?
朕在朝中唯倚爱卿,你且说说,杨世昌他的道理在哪?何以再三阻挠朕之国策施行?”
半个时辰前,华盖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杨世昌就六年前由承安帝提且唯一提出的开海国策奏对曰:过往六载查验,尚需六载两次监察换官,再需三载肃清商贸,如此方能造船、练兵、出海矣。
李天馥咽了下口水,知道不能装傻,拱手奏道:
“开海最大的阻力实在东南官商勾结过深,不开海,走私者获利巨丰,另,漕运仍在,自不必多说。
之所以陛下至今没有启复造船厂,相信便也是担心局势乱起来。
杨阁老之开海一二三言,臣以为并无不妥,且臣相信陛下也是如此作想,眼下最关键所在,仍是趁吏部考评之机,更换一些东南沿海的基层官吏。
至于其他…陛下又何必操之过急?”
最后一句压低了声音,遥遥向西拱手。
李天馥心里又无奈又膈应,这不是第一次君臣间如此对话,他知道承安帝因手上没权,屁股不稳,疑心较重,总逼着他出言表态效忠。
李天馥学富五车,如此奇葩的天家父子,史书上又何曾见过?
到此,承安帝内心舒服了一些,想了想,问:“朕听闻父皇上个月着工部在宁寿宫外修建登天楼,你可要办妥当了。”
这次太上皇使的内务府出银,承安帝不仅不腻歪,相反很开心,登天楼…快吧,可赶快登天吧。
看见皇帝脸上的浅笑,李天馥嘴角抖了抖,“已遣顶级工匠择良日动土了。”
君臣同时安静下来,半晌,承安帝喃喃开口:“吏部…朕在吏部使不上力气,便如爱卿所言,再等等罢。对了,入春后,朕着你往漕运方面插些工程?可利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