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异感初临
第一章:异感初临 (第2/2页)我和女友苏晓妍自大学相识,至今已相恋七八年。晓妍是江西人,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策划。她每天对着电脑,为了想出独特的创意绞尽脑汁。从产品推广文案到品牌宣传故事,每一个字都凝聚着她的心血。广告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加班对她来说就像家常便饭。即便她如此拼命努力,那微薄的薪水在扣除房租、水电费和日常开销后,所剩无几。
而我呢,这些年辗转尝试了各种工作。做房产销售的时候,每天在大街小巷奔波,顶着炎炎烈日发传单、打电话,可常常因为业绩不达标,只能拿到少得可怜的收入。在小公司当客服那阵子,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客户投诉与咨询,精神时刻高度紧张,工资也仅仅够维持基本生活。我们俩的收入加起来,在这座城市里依旧难以站稳脚跟,结婚的事就这么一直拖着,像一片沉甸甸的乌云,压在我们心头。
尽管物质生活如此窘迫,但在感情上,我们始终相互扶持,彼此慰藉。夜晚回到那间小小的出租屋,我们会分享一天的喜怒哀乐。晓妍会跟我倾诉在公司遇到的创意难题,我则会用哲学思维帮她换个角度思考。每当我失落沮丧时,晓妍总会给我鼓励,她坚信我只是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然而,随着时间慢慢流逝,生活的压力还是在我们之间留下了痕迹。有时候,看到别人成双成对出入高档场所,或是搬进温馨的新家,晓妍眼中偶尔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而我心中则满是愧疚,觉得自己没能给她更好的生活。
即便如此,我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梦想,期待着有朝一日,不仅能让自己过上好日子,还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为社会贡献一份有价值的力量。闲暇的时候,我热衷于阅读古书,不仅有哲学方面的典籍,还有佛道相关的书籍。这些古老的智慧,如同点点繁星,让我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不断深化,也在这艰难的生活中,给我带来一丝慰藉和希望。
经历了小男孩这件事,我越发觉得自己这种奇异的感知绝非偶然。回想起曾经阅读的佛道典籍,其中不乏关于超凡感知能力的记载,且与我自身的能力有着奇妙的共通之处。
在佛教的诸多典籍与传说中,“他心通”与“宿命通”两种神通与我所经历的感知紧密相连。“他心通”能让修行者直接洞悉他人心中所想,而“宿命通”则可洞察众生过去未来之事。达到“他心通”境界的高僧,能通过观照他人的心念,感知其内心的痛苦、烦恼以及潜在的危险。就像在一些古老的佛教故事里,有大德高僧行至一个村落,感知到村民们即将面临洪水侵袭,可村民们却浑然不知。高僧凭借“他心通”感受到村民们内心深处的蒙昧,以及即将到来的灾难所带来的恐惧,又以“宿命通”预见洪水肆虐的场景。于是,高僧心怀慈悲,苦口婆心地劝说村民迁移。起初,村民们并不相信,以为高僧在说胡话。但在高僧的坚持下,部分村民选择跟随。不久后,洪水暴发,未迁移的村民遭遇不幸,而听从高僧劝告的村民得以保全性命。这与我能感知到他人危险的能力极为相似,仿佛我也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了类似“他心通”和“宿命通”交织的能力,不仅能感受到他人的处境,还能预见到即将发生的危机。
在道教的修行体系中,注重通过内丹修炼、服气导引等方式,达到与天地自然合一的境界,进而获得超凡的感知与能力。其中,有一种名为“炁感预知”的能力,当修行者的炁感修炼到高深程度时,能够敏锐地感知到周围环境中炁的流动变化。世间万物皆有炁,当炁的运行出现异常波动,便预示着即将发生特殊事件。比如,当某地的炁呈现出紊乱、躁动的状态,修行者就能预感到该地可能会有灾难降临,像地震、火灾等。同时,通过自身与外界炁的交互感应,修行者还能知晓如何引导、化解这些危机。传说中,古代有一位道士,云游至一处城镇,察觉到城镇上空的炁呈现出一种压抑、扭曲的形态,凭借多年修炼的“炁感预知”能力,他判断出此地将有一场严重的瘟疫爆发。于是,道士立刻行动起来,运用自己对草药和炁的理解,采集特定的草药,熬制汤药分发给民众,并指导民众通过特定的服气导引之法增强自身的炁场,抵御病炁入侵。最终,成功帮助城镇民众躲过一劫。这与我既能感知未发生之事,又能本能地做出正确处理的能力不谋而合,似乎我在无意间拥有了类似“炁感预知”的特质。
对比佛教与道教的这些超凡能力,不难发现其中存在共通点。二者都强调通过某种内在的修行或者感悟,超越常人的感知局限,达到对他人和外界环境的深度洞察,不仅能预知危险,还能知晓应对之法。这种共通性让我不禁思考,我所拥有的这种奇异感知,是否正是这种古老而神秘能力在现代的一种体现呢?
同时,我又联想到之前在网上了解到的国外研究。美国杜克大学超心理学实验室对人类潜在感知能力的研究,以及欧洲“人类潜能探索小组”的相关探索,他们所记录的案例中,那些拥有特殊感知能力的人,是否也与古老宗教中的能力存在某种联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