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金銮殿新旧账,算不清
第七章 金銮殿新旧账,算不清 (第2/2页)黎明前的皇城禁院城笼罩在青灰色天幕下,汉白玉天街浮动着晨雾。
百官手持绢灯列队,当景阳钟撞响时,朱红宫门次第开启,文武分班熙熙攘攘而入,热气腾腾。
“肃静!”领头太监大喝一声,顿时鸦雀无声。
“陛下到——”
在四名侍女、八名太监的拥簇下,南朝皇帝头戴十八珠冠,身着玄黑冕服缓缓走进朝堂,落座在那把金色龙椅上。
“众爱卿,有何事启奏?”
他如豺狼一般,虎视眈眈地盯着每一个人的表情。
从第一排的太子柴晋,太傅苏威,到第二排的翰林院承旨宋蒙明,谏议大夫周玄清,到最末尾穿着青绿色朝服的正九品京官。
今日适逢初一,地方正七品以上官员得以参加朝会。
喜报——
喜报——
“陛下!”
大太监呈了一封军报火急火燎地低头跑了进来,扑通一声重重地跪在金銮殿。
“剑门关大捷!苍丘求和!”
瞬间,朝堂上哄声一片,百官齐齐下跪。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报喜的太监再次开口,并向苏威使了个眼色。
“是啊,陛下,城中早已经聚集了众多民众,皆在候着辛大将军班师回朝呢!”
“是吗?”
听到这句话,皇帝脸色铁青。
“回陛下,辛大将军得胜归来,京城中已经有百姓将自家门神换成了辛大将军,以求平安。”
那太监继续说道。
“多嘴!”
太子柴晋斥骂那太监,上前一步,弓腰道:
“父皇,这都是百姓自己的意思,父皇圣明天子,又何必与愚民一般计较。”
太子是苏贵妃的养子,苏太傅是苏贵妃的兄长,为何太子如今倒像是跟太傅不是一路人,让苏氏那伙人摸不着头脑。
“太子,你尚且年轻,有些事,还不太懂。”
皇帝冷冷地说着,打量着朝堂上那帮武臣。
“陛下,此次浔阳布政司巡税有功,臣愿举荐申有道为大理寺丞!”
大殿上一群大臣像是串通好了,齐齐附议,响彻大殿。
“准奏!”
“陛下,臣金海城巡抚何昌岭有本启奏,中京东北方,金海河下游阑海郡洪水泛滥,毁堤淹田,加上大雪冰封,已经冻死了不骗少人,微臣恳请陛下加派人手赈灾,并减免阑海郡百姓赋税一年!”
何昌岭虔诚下跪,言辞恳切,余音绕梁。
“减免赋税?来,容侍郎,你来算算,国库还剩多少钱,还有多少次灾可以赈?”
皇帝一下子端坐起来,手指着人群之中的容珩,脸上的肌肉颤抖。
“是,陛下,去年国库入白银共800万两,东南沿海水患赈灾200万两,造战船支出200万两,各军队军饷300万两,加上前年余下的500万两,去年征得的200两,如今国库满打满算,正好800万两。”
容珩据实陈条,合上奏章,低头退回原位。
“钱都到哪去了?年年赈灾,白白空出去几百万两,没有一分钱到朕的手上,看看,看看,朕的陵寝,计划了三年,到如今,还未动工,养你们是来讨债的!”
说到激动处,柴煜直接从龙椅上站起,来回踱步,手指群臣,开口大骂。
“臣等万死。”群臣齐齐下跪。
“太子,赈灾之事,你有何人选?”
“启禀父皇,儿臣觉得容珩容大人再适合不过。容大人通晓天文地理,精通财政算数,定能胜任。”
刚退回人群之中的容珩没有料到太子居然会举荐他。
自从太子年十六参政以来,还未见过他与哪位大臣关系亲近,也没听说有过幕僚,这是在提拔他?
更重要的是,这次,皇帝没有先问太傅推荐人选,直接问了太子。
“容珩,朕任命你为此次金海水患赈灾钦差大臣,执掌阑海郡一切军政要务,不成功便提头来见。钱嘛,100万两你自己拨去吧,拨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