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八面玲珑的封德彝
第344章 八面玲珑的封德彝 (第1/2页)“臣,封德彝,参见陛下!”
很快,封德彝就在一名宦官的指引下走进御书房,一进门就对着李渊躬身行了一礼,语气很是恭敬。
李渊放下手中的朱笔,轻轻一抬手,笑呵呵道:
“封舍人不必多礼。”
“谢陛下。”
封德彝谢过李渊,起身垂手而立,静静等待着李渊发话,而不是主动开口询问李渊为何要派人宣他进宫面圣。
经过几年时间的相处,李渊似乎有些理解杨广之前为何会如此宠信封德彝了。
同为帝王,谁不喜欢这种恭敬的臣子。
最重要的是,封德彝虽然曲意媚上,但却并不是一个只会俯首帖耳的草包,相反,在很多事情上他都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也是李渊愿意重用他的一大原因。
毕竟,弄臣好找,但有见识和才干的弄臣可是百里挑一。
想到此处,李渊也不拐弯抹角,而是开门见山说出了次子李世民想要辞官为窦皇后守孝之事,可他并未言明自己的态度,只是想先听听封德彝对此事的看法。
正如他预料的那般,当听到李世民要辞官守孝,封德彝忍不住面露错愕之色,显然此事对他的冲击同样不小。
待他很快又缓过神来,沉吟片刻之后,不住摇头道:
“虽说秦王殿下孝心可嘉,可如今大唐正处于多事之秋,朝廷正是用人之际,秦王殿下又是公认的大唐带兵第一人,陛下断不可在此时放任他辞官守孝。”
见封德彝的看法与自己不谋而合,李渊不由暗暗点了点头,可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试探他道:
“大唐以孝治天下,寻常臣子遇上家中父母过世,尚且需要丁忧去职,守制二十七个月。
如今秦王殿下身为皇子,甘愿以身作则,主动辞官为母守孝,朕若是不同意,岂不是惹得天下人非议?”
面对李渊的反问,封德彝依旧没有任何要改口的意思,只是沉声回道:
“陛下,孝道固然重要,可也要因人而异。
说难听点,其他官员之所以要丁忧守孝,无非是他们去职之后,朝廷有大把人可以接替他们的工作。
可秦王殿下不一样,论带兵打仗,整个大唐无人出其右,若是陛下当真准许他辞官守孝,又能找来谁接替得了他呢?”
说到此处,封德彝故意停顿了一下,看了李渊一眼,才继续往下说道:
“再者说了,太子殿下同样也是窦皇后之子,若是陛下准许秦王殿下辞官守孝,太子殿下何以自处。”
听封德彝提到太子李建成,李渊终于忍不住长叹一口气,语气有些无奈道:
“你说的这些朕何尝没想过呢?只是现在秦王去意已决,连朕这个做父皇的都劝不住他呀。”
封德彝闻言低头沉默了良久,才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沉声对李渊道:
“陛下可否答应臣,无论臣接下来说了什么,陛下都恕臣无罪。”
听封德彝说得严重,李渊也不由生出几分好奇之心,便点了点头道:
“好,朕答应你,不论你接下来说了什么话,朕都绝不治你的罪!”
在得到李渊的承诺之后,封德彝才稳了稳心神,而后缓缓开口道:
“如果臣猜得不错的话,秦王殿下之所以执意要辞官,除了是真心想为窦皇后守孝外,还有另外一层用意,就是不想再与太子殿下起纷争。”
虽然封德彝已经说得够委婉了,可李渊还是一下子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分明是在说秦王李世民因为窦皇后之死,已经变得心灰意冷,从此退出对太子之位的争夺。
也难怪封德彝在开口之前要李渊先恕他无罪,毕竟不管哪朝哪代,身为臣子妄议皇储废立都是大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