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培训上岗
第一百九十九章 培训上岗 (第1/2页)在勤工俭学招待所里,因为兴奋,天还没有亮就醒来,难以再入睡,上街吃早餐,还遇到了铁钉的副校长老黄,以前我任干事时,他是政教主任,还是体育骨干教师。好多老师都不理解,他为什么一个教体育的,会提拔得那么快。我早就听老黄说过,他有位师范的同班同学姓王,已经当了县委书记。地区教育局办的勤工俭学招待所,方便系统工作人员出差,生意还可以。老黄也住在这里。他听说我是来参加培训的,还鼓励我好好干,出来闯江湖不容易,特别是不要受骗,现在这个社会上骗钱的人太多了。我说了声谢谢,就进入了二楼的会议室,参加培训。有十四名学员在此参加专门培训。
杨干事点名后,龙副总经理开始讲解新课,我们以一种好奇心态,都听得很专心。上午主要讲港龙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信息产业科学的专业知识,还讲了这次信息员招聘的情况。
中午我们在招待所用餐,是吃盒饭。而黄副校长是以全地区职教协会会员的身份参加培训,吃的是公款,他们热热闹闹烫火锅,欢声笑语。公私分明,形成强大的反差。下午培训,五点过就结束,有一个学员讨论的环节,我还信誓旦旦地发言,显得有些激动,目的是引起老总的注意力,让他关注我,因为老总说了,如果培训成绩差,将视为面试不合格而不被分配工作。头一天的培训,意犹未尽,大家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会议室。晚上,首先想到了给老幺写信,必须把自己的现状告诉他,今天这一培训,就意味着近期将离开学校,新的挑战开始了,让他有个心理准备。第一天培训,吃了三元多,买东西五元多,合计消费九元,比起其他参培的还算是节约型开支。独自一人住三楼一个单间,看电视节目,下雨天,没有上街玩耍。
第二天是周六,继续下雨,上午讲完了全部专门课程。王总经理说了,原计划三天的培训,压缩成两天,为的是节省时间,让大家早日投入工作实践,也节省一些开支。下午,在培训总结环节,王总经理陪同董事长,来到现场,总算让大家见到了老板。那位王总经理介绍说,李老板是新华社记者,派驻省城记者站,以前卫的思想创办了省城第一家信息公司。王洪总经理自我介绍说,他作为中学高级教师,在教育岗位上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他不想在单一的岗位上,也就是说不愿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他已年过五旬了,不安于现状,希望自己在经济信息这个全新的领域有所突破,所以就大胆地走出了平静的生活,协助李老板创办信息传播公司。李董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动员讲话,把大家激发得热血沸腾,对信息采编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个个都跃跃欲试,大显身手。
培训最后环节,基本上就是发送采访工作资料,比如信息刊物,介绍信,采访证等。还给大家放放了一点食物纪念品。每一位学员都高兴,但压力很大。为什么呢?把每一位学员分配到不同的省份,驻站,独立开展发展信息员,采集经济信息,工资不保底,全凭信息收入折算工资。风险太大,整得不对,就是白干,还亏老本,比如车费,生活费,住宿费,联系电话费等。其中有两名姑娘,说了实话。二位都是从事经济工作的,通河县建安公司的黎真和外贸公司的苟琳。我跟二位美女相比,我就是外行了。通过下午的交流活动,彼此都有些认识了。
王总经理宣布:十四位参训者,都被录取。除两名长得特别漂亮的年轻女子,被留在了成都公司总部外,其余的都派驻各省,发展信息员队伍,扩大信息网络,采编有用的有偿信息。每人收到了一大包资料,包括新编的信息刊物,工作介绍信,招聘信息员的盖有公司红印的录用文件,特别是本在相片上盖有钢印的《采访者》,让自己如获至宝,俨然成为了一名记者。尤其是那位气宇轩昂的李老板一席话,把大家说得心花怒放。他鼓励大家说,诸位有志之士,到各地发展信息网络,能力得到了提升,经济上有钱赚,鼓圆腰包,优秀的,可以进总部,出类拔萃的,他将强力推荐进入新华社记者站任职。这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牢牢地吸引着彩大家炽热的心。多么好的机会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