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镜子
第12章:镜子 (第2/2页)原来这是一个深湖,湖水已经干了,或者是已经抽掉。在湖底使用压路机把地面压平。湖底有一层水,冻住了,然后光子柱机器在岸边,对准湖底,用光子产生很多个粗粗的实物柱子。在上面铺上一层水,凝结成冰。然后,光照产生的物体消失,但是上面的冰面是固定成型了。这样上下两边是冰面,中间空。
“那这里中空的地方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我想想,根据冰城的朋友,贺辛的说法,这应该是用来做通信装置。但是可能中间的装置给拆掉了。现在看到是空的。”
整个装置由上下两个巨大的冰面构成,每一个冰面都有数公里的直径,宛如两片巨大而透明的镜子。
这两片冰面中,有一种特殊物质制成。其内部的结构如同精密的光学迷宫,能够以近乎完美的效率反射光线与电磁波。而且,拥有一种神奇的自我修复能力,即使遭受微小冲击,它也能迅速恢复原状,始终保持着优秀的光学性能。
上下两片冰面之间,是一个巨大的空心区域。这个空心区域并非完全的真空,而是被填充了一种稀薄的“量子气雾”。这种量子气雾由无数微观的量子粒子组成,它们在特定的电磁场作用下,能够形成一种独特的量子共振效应。当信号穿过这片量子气雾时,能量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当信号抵达冰镜的下方冰面时,特殊物质的反射特性会立即发挥作用,将信号如同镜子般精准地反射到上方的冰面。上方的冰面再次对信号进行反射,使其沿着预定的路径穿过中间的量子气雾区域。在这个过程中,量子气雾中的量子粒子与信号产生共振,将信号中的能量进行放大和整理,使其更加清晰。发射信号时,经过增强的信号从冰镜的上方射出,向着目标星疾驰而去。
旁边应该有配套设施群。这些设施包括信号发射与接收站、量子气雾控制系统、能源供应中心等。量子气雾控制系统时刻监测和调整量子气雾的密度和状态,确保其始终处于最佳的共振状态。
信号在两个冰面之间,这个过程并非简单的反射,下方冰面会根据信号的入射角度和频率,进行精确的计算和调整,确保反射后的信号能够以最佳的角度射向上方冰面。上方冰面再次对信号进行反射,通过两次反射的协同作用,能够将原本分散在广阔空间中的信号聚焦到一个相对狭窄的区域内,大大提高了信号的强度和集中度。
例如,假设从某颗行星上发射出一束微弱的信号,在未经过冰镜处理时,这束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不断衰减,到达地球时可能已经微弱到无法被探测到。但当这束信号经过冰镜的反射与聚焦后,其强度可以得到很大提升,使得接收设备能够清晰地捕捉到信号,实现了远距离、高效率的信号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