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代理皇帝的考察期
第三百七十二章 代理皇帝的考察期 (第1/2页)听说沈叶要去见那些在宫门外跪谏的臣子,张英和李光地两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太子这举动,也太离谱了!
一国之君怎么能亲自去见那些叩阙的人呢?
这不纯粹是自找麻烦吗?
你瞧瞧道君皇帝他老人家,从来都是让大臣去劝,大臣劝不动,再换太监上——
当然,是带着廷杖去“劝”的。
太子虽然还不是皇帝,但是毕竟是监国太子,那就是代理皇帝。
虽然张英和李光地意见不太一样,但眼下这个节骨眼儿上,两人对视一眼,还是决定得劝一劝太子。
不为别的,就因为这位太子身后,还坐着乾熙帝呢。
乾熙帝当了多少年皇帝,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
处理这种事,早就是驾轻就熟了。
即便他没亲身经历过叩阙,该怎么应对,心里也门儿清。
反正不至于像太子爷似的这么冒失。
现在,这个“代理皇帝”居然要亲自去见那些闹事的人!
呵呵,这不是明摆着自己往火坑儿里跳吗?
要是他们不知道也就罢了,乾熙帝怪不到头上。
可是,一旦知道了他们在场却不拦着,那乾熙帝绝对饶不了他们——
这位主子,可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人。
“太子爷,这种事您最好别亲自出面,交给臣等去应对就行了。”
张英吸了口气,沉声说道。
李光地也赶紧接话:“是啊太子爷,这些叩阙的人都有主官管着。主官要是带不走人,就治主官的罪。”
“您这一见,反倒助长了他们的气焰。”
听了两个人的劝,沈叶却笑了笑:“都是臣子,见一面也无妨。”
“再说了,我见他们,又不是要答应什么,就是沟通一下,做到仁至义尽。”
“他们叩阙反映问题,我该见就见、该答就答,不该答应的,就把道理讲明白。”
“要是他们讲理,那自然好说。”
“要是胡搅蛮缠——”沈叶顿了顿,“那我这儿也不是没有廷杖等着。”
他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虽然他现在只是代理皇帝,还处在乾熙帝的眼皮子底下,但他清楚,这种事儿绝不能被下面牵着鼻子走。
要不然他这个考察期就难过关!
张英的建议里夹带着私活,李光地的办法听起来简单,真正操作起来却不容易。
虽然他现在还不是真皇帝,可前世经验告诉他:
要是连个面儿都不敢露,那在很多人眼里就是胆怯,就是怂了!
更何况,他要想把甄演和田文静的事儿办下去,处理妥当,就不能让人天天堵着宫门。
李光地和张英虽然觉得还是不妥,但该说的都说了。
就算乾熙帝追究,也怪不到他们头上。
于是两人不再多言,只是要求跟着沈叶一起去见那些叩阙的人。
沈叶走到午门外,只见外面静悄悄的。
从城门楼看下去,就见几十名官员和几百个太学生模样的人跪在地上。
其中,那带头之人双手高举一封奏疏,托在头顶上。
“太子爷,跪在最前面的是翰林院六品编修商荣骏,上一科的状元!”
李光地指着那人介绍。
沈叶点点头,然后对周宝道:“去传旨,让他们选三个人出来回话。”
周宝应声而去。
沈叶又朝着下方跪着的众人扫了两眼,转头问李光地:
“李大学士,听说贡院的号舍很简陋,连寒风都挡不住?”
李光地一愣,不知道太子为何突然问这个,但还是老实回答:“臣当年考试时,号舍确实简陋。”
“不过现在承蒙陛下的恩典,已经改善不少了。”
沈叶笑了笑,说:“这么多太学生,跪在这儿纯粹是浪费时间。”
“他们不是有话要说吗?既然来了,就考一场试。”
“这一次由我来出题——就写财税方面的文章。”
“主要意思就是官绅日渐增多,而朝廷税收却越来越少,该如何应对。”
“给他们一个时辰,写一千字给我。”
“多了也不行!”
听到这个要求,李光地和张英都有点无语。
可看着底下跪成一片的太学生,两人心里又忍不住佩服太子的机智过人。
别的不说,就单说用考试来对付这帮太学生,这一招真是绝了。
你们不是来叩阙吗?我考你们一下,不过分吧?
太学生一去考试,这几百人的声势自然就弱了。
“臣遵旨!”
午门虽然不是贡院的号舍,但有纸有笔就能考。
就在李光地准备去传旨时,周宝急匆匆跑了回来。
“太子爷,那些人说要一起面见您!”周宝语气里带着不满。
在他看来,太子肯见他们已经给足了面子。
没想到这帮家伙还非得要求一起见,这么得寸进尺,简直不识抬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