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章 三边大都督来了。
第 61章 三边大都督来了。 (第2/2页)“一个人?”
“烧帐篷的时候是三个人,烧牧场就他一个人。
所以河套那边都没有想过这件事是一个人做的,都认为是自己人!”
刘敏宽猛地睁开了眼:
“原来是他啊,我说那场火怎么那么的蹊跷,孤身一人,这小子有胆色,这次长安也是他!”
“对,是他!”
“杀了多少?”
“除了妇孺,全死!”
刘敏宽闻言猛地坐直了身子,面露疑惑道:
“不对啊,我从武功卫所来,刘武德告诉我说只杀了一部分,跑了一部分,他截杀了一部分!”
沈毅闻言一愣。
尸体那么多人去抬,参与的人那么多,怎么会跑一部分?
难不成还有部分流寇慌不择路的去抢卫所?
“长安这边众人见到的是全杀,除了妇孺!”
见沈毅目光坚定,刘敏宽知道这里一定有问题。
想着刘武德那支支吾吾的样子,刘敏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那也是余令亲自带队?”
“对,组织乡勇,军户,他身先士卒!”
“读书人?”
“对,读书人!”
“学问如何?”
沈毅苦笑道:“学问一般,只考到了秀才,他说不考了,学问够用了!”
刘敏宽笑了,开口道:
“如果他一个秀才做到这个地步,当得起你不遗余力的夸赞,罢了,明日我去看看他!”
“大人,这小子脾气怪,说话难听!”
刘敏宽呵呵一笑,随后唏嘘道:
“如果有能力脾气怪才是对的,如果能力一般,脾气还怪,那就是庸人一个!”
见刘敏宽已经有了歇息之意,沈毅赶紧道:
“大人,下官不懂军伍上的事情,下官想问,如果一个部族由原来的不堪一击,突然变的实力雄厚,这个有可能么?”
刘敏宽抬起眼皮望着沈毅,见他目光湛湛的样子,摇摇头道:
“根本不可能,打仗打的是人,打的是后勤,打的是装备,若没有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积累,绝无可能!”
沈毅点了点头,直到此刻他才彻底的死心。
“你想问的是女真吧!”
“不瞒着大人,的确如此,过了这个年,他们就要立国了。
他们已经递交了国书,并邀请我朝派官员去观礼,今后不会再向我大明朝贡了!”
刘敏宽闻言叹了口气,喃喃道:
“一个奴儿成长到了这种地步。
唉,这件事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早就注定了。
“遗甲十三副”起兵,到如今“诸部始合为一”,整个辽东啊,整个辽东啊!”
刘敏宽抬着头望着被火熏黑的房梁,低声道:
“我朝在万历二十七年时候就该出兵平了他,知道为什么么?”
沈毅摇了摇头:“不知道!”
“在这一年,他们有了自己的文字,不用我们的文字了,这就是他们崛起的开端!”
刘敏宽似乎知道的更多一些,不由的说了起来。
“这个龙虎大将军厉害啊。
一方面积极拉拢蒙古、朝鲜,彼此互相结亲;同时又和我大明国仍然保持臣属关系!”
“所以,我们被欺骗了,而他们则悄无声息的对女真各部进行了吞并。
三十年的时间一晃而过,他的势成了!”
沈毅闻言着急道:
“大人,我们此刻就不能先下手为强么?”
沈毅问出了自己最想问的问题。
都已经知道女真反明之心昭然若揭,此时若派兵攻打,总比等女真举旗的那一天要好。
刘敏宽闻言摇了摇头不说话。
沈毅虽然不知道刘敏宽在想什么,但他这摇头却让沈毅知道了什么是无奈。
打仗打的是钱,大明现在没钱,有钱自己也就不用来当矿监了。
“以大人的角度来看,有何破敌之法!”
“说句大逆之言,让我去,我也不行,辽东势力交错,对我而言全是掣肘,领兵之将若无一言决之之魄力……”
刘敏宽笑着摇了摇头。
在这一刻沈毅明白了。
不是大明打不过辽东,而是武将们如总督一样,都在犹豫。
什么“大逆不道”之言,怕是之前的事情寒了人心。
望着漆黑的房梁,沈毅喃喃道:
“袁公本为百年计,晁错翻罹七国危!”
刘敏宽一愣,没想到这太监心思剔透到了这种地步。
“天下第一冤”在前面摆着,虽是朝堂政派斗争的结果。
可这结果却是寒了人心。
......
长安又开始下雪了,一下雪的长安就美的不像话。
孤零零的大雁塔都有了一股子“独钓寒江雪”的韵味。
田间地头上,长安的街道上,一个身影穿梭其中。
老人,汉子,小孩,妇人,只要他看到的人,他都会上前搭话。
长安城太干净了,连排放污水的沟渠都很干净。
环境一干净,望着就舒坦,人望着就有精神。
登上大雁塔,望着那一汪汪的池水,望着那干净整齐的街道,望着踏着雪还在巡逻的“保安队”……
刘敏宽在长安感受到了一股别样的活力。
这股活力很微小。
刘敏宽却清晰的感受得到,只要按照这样走三年,长安就真的可以长安了。
这是一只要破土的鸣蝉。
三年寒蝉,一鸣天下知。
“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余令了不得,你可真了不得啊!”
“曹毅均!”
“下官在!”
“两件事,第一件事,拿了千户刘武德杀鸡儆猴,告诫其余四位千户要安分守己。
第二件事,传都督府之令,让余令去卫所,担任经历司一职!”
刘敏宽望着曹毅均,淡淡道:
“记住,是即刻!”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