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反击】
269【反击】 (第2/2页)黄德忠和王世林等人闻言,脸上顿时火辣辣的,方才心底那点小盘算被薛淮毫不留情地戳破。
薛淮点到即止,他冷静地说道:“另外,漕衙行事真如他们标榜的那般公正无私吗?他们此次针对盐协,处处刁难区别对待,甚至不惜捏造证据构陷扣船,这些行径难道就真的天衣无缝?诸位不必直接与漕衙冲突,只需将每一次遭遇刁难的情况详实记录,包括时间、地点、负责官吏姓名、具体事由、损失情况、有无证人等。若被扣船扣货,更要仔细核对漕衙开出的文书,找出其夸大其词甚至凭空捏造之处!”
徐德顺激动地说道:“有了这些证据,我们才能和对面掰手腕!”
薛淮赞许地看着他,点头道:“这些证据暂时看似无用,只需静待时机。漕运关系国本,朝廷不会轻易出手,但若漕运衙门仗着权柄深重肆意妄为,弄得国朝赋税重地民怨沸腾,庙堂诸公定然不会坐视。这非一日之功,极需耐心与细致,但此乃破局之根本!”
这番话如同在众人晦暗的心底点燃一簇火苗。
漕运衙门并非无懈可击,他们每一次刻意针对都会给自己增添一条罪状,而在座众人只要能扛得住一段时间的重压,终将迎来柳暗花明之时。
薛淮继续道:“诸位,盐协的核心在于互助互利,越是艰难时刻越要抱团取暖。未被重点打压的商号,更要利用自身相对宽松的环境,帮助受打压的伙伴分担压力,提供运力、资金或渠道上的支持,让所有人看到只要加入盐协,纵遇风浪亦非孤舟!”
“厅尊。”
乔望山起身道:“老朽不才,愿追随厅尊风雨同舟。”
沈秉文第二个站出来,紧接着便是王世林和黄德忠,余者纷纷起身郑重表态。
薛淮也站了起来,语重心长地说道:“盐协存续与否,不在漕衙脸色,而在诸位是否真有同舟共济的诚意。本官方才所言种种,皆是建立在合乎法度的基础上,你们不必担心会触怒朝廷。倘若漕衙因此不择手段,做出那等无法无天之事,本官身为你们的父母官,即便舍弃这顶乌纱将官司打到御前,也会为你们求一个公道!”
此言掷地有声,犹如金石之音。
众人大为动容,虽然薛淮这段时间没有出面向漕衙商谈,但此刻他当着所有人的面做出这样的承诺,毫无疑问给了他们最大的底气。
在规则之内,盐漕之争各凭本事,主要看谁先承受不住自身的压力。
漕衙若想借助权柄肆意妄为,薛淮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无非是看谁在朝中有人,难道他这个探花出身的清流中坚还会怕么?
众人那颗悬着的心终于安定下来,随即在乔望山的招呼下前往偏厅商议细节。
沈秉文并未动身。
待厅内再无旁人,他欣赏且佩服看着薛淮,又提醒道:“景澈,你今日所言只怕会一字不漏地传进那位蒋总督的耳中。”
薛淮淡然道:“意料之中。”
别看刚才那群人一个个表现得大义凛然,但是薛淮从来不会太过单纯,他知道人心不可测,蒋济舟若是在这些大商人当中没有眼线,他绝对不会冒然出手。
沈秉文略显不解地问道:“既然如此,为何不事先甄别?”
“叔父,这些事是瞒不住的,就算今天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异心,只要你们开始有所动作,漕衙那边都会察觉端倪,因此强行保密没有任何意义,再者——”
薛淮顿了一顿,意味深长地说道:“就算蒋总督知道我的安排,他也难以就此罢手,一者他不会认为对付不了我这个年轻后辈,二者他得顾及漕衙那些官员的想法,身居高位者未必就能一言九鼎,很多时候难免会身不由己。漕衙迈出了第一步,后续的进展便非个人的意志可以强行决定。”
沈秉文点了点头,对薛淮的判断非常认同,不过他略显忧虑地说道:“盐漕之争若是逐步激化,只怕会惊动中枢。”
薛淮将杯中残茶饮下,然后起身走到挑窗旁边,抬头看向北方辽阔的天幕,轻声道:“叔父,如果我想把屋顶拆了,你说会有多少人反对?”
沈秉文思忖片刻,大致明白他的言外之意,沉吟道:“几无可能。”
薛淮笑了笑,转头望着他,从容地说道:“其实我只想开一扇窗。”
沈秉文怔住。
片刻过后,他会心一笑,由衷地赞叹道:“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