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 没有梦想的不止侄儿
057 没有梦想的不止侄儿 (第1/2页)五月剩下的二十天,还有一次模拟考,考完就是休息,不管是哪所高中,都是会让高考生放松放松。
可见学校方面本身也是知道放松是有用的,只是KPI摆在那里,全社会又都在贩卖焦虑,这种省内疯狂内卷的行为,也就成了谁也没办法阻挡的洪流。
不是一己之力可以抗衡的。
所以换赛道的“张安教育”,多多少少成为了打破这种内卷式平衡的另类,花钱买竞争优势,这破坏了原有的社会公平。
恶心到的群体不计其数,有几十万学生,几十万学生背后的几百万家长,大量甘于清贫又长期付出的传统教师,不计其数小作坊个体户形式的辅导班,当然也少不了那些为了保持稳定而努力的教育系统官僚们。
张大安的操作,还有别于那些“贵族学校”,它不是资本集中之后的超模赛道,比如说通过“贵族学校”当跳板,选择出国读预科或者上大学,有一系列的“海外镀金”流水线作业。
它是彻头彻尾通过先进技术来批量生产合格且优秀的应试高手,竞争对手还没办法模仿,因为没有核心竞争力,也就是“状元张安”。
仅一年时间,“张安教育”已经吸走了整个沙洲市百分之九十的优质中考复读生,以及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吴都大市其余区县的优质中考复读生。
同类机构以及民办学校,凑不出一个班能考上省重点的,从市场竞争来讲,“张安教育”在沙洲市完成了这个领域的事实垄断。
只不过这种事实垄断,根本没人在乎,太小众。
而且打官司也没办法打,你管天管地还能管住学生两条腿,以及学生家庭背后的各种配合?
像有些娄城、尚湖过来的中考复读生,他们的学籍还在原先的学校,家里请了病假,甭管什么病吧,反正去外地治疗去了。
实际上么,就是来“状元陪读班”上课,他们的报名,可不是在新东圩港中学,而是在张大安的公司,购买的是服务。
等到六月中旬中考的时候,家长们再带他们返回尚湖或者娄城去应试。
这种配合,放在“张安教育”的同行那里,想都不要想。
没办法,谁叫四六九五年的吴都大市中考状元以及四六九六年全国高考状元是同一个人呢。
所谓“核心竞争力”,就这么点儿东西。
你有状元你牛逼。
而这种“核心竞争力”的具象化,那就是五月十号的早上,当张大安吃寿面啃煎蛋的时候,顺便掏出一支钢笔,将摆放在桌子上的一摞文件顺手签了字。
从今天开始,这些大家盼了多则一年少则半年的合同,算是可以正式执行,具备了法律效益。
“会不会太随便了?总感觉缺少点仪式感啊?”
张叔叔看着一份份合同,很是惋惜。
他看别人上千万的大合同,高低不得来个签约仪式?
结果吃碗面的功夫,顺手就签了?
“哪有这个闲心弄仪式?”
嗦了一口面汤,肉末冬笋面的精髓就是一粒一粒的冬笋,老头子切得还挺仔细,至于说肉末,太多了张大安并不喜欢,不过每年老头子或者张叔叔,都会多放肉末少放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