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读懂沁园春
第五十八章 读懂沁园春 (第1/2页)最初王曾和刘娥是对抗的,但是在朝堂久了,王曾反而和刘娥配合的很好,他的子侄也被安排的很好。
如今几落几起的他,路已经走到最后了,现在换路已经来不及了。
再说,杨太后已经打过招呼了,所以他不出声。
几个老大人都有不出声的理由,下面的人都急疯了。
朝堂角落里,有几个人站在一处,却各有各的心思。
欧阳修盯着陈翰林,心中只有一个感叹:煞笔。
欧阳修,被调回了东京,不过任务却是和宋祁他们一起收集修新唐书的史料。
这个工作不知道要做多久。
但能回来已经是天大的好事了,目前欧阳修在这个朝堂上还属于LV1,不敢多说话。
宋祁也是觉得惊讶,认为今天的事情应该记录下来。
他和他兄长不同,他喜欢享受,所以现在是应天酒楼的常客,加上他本来就是雍邱人(杞县),也算是应天本地人,所以来自己家乡冠名的酒楼享受,岂不美哉。
他看向朝堂的态度是看戏。
而他的哥哥宋庠态度鲜明的支持章旷。
原因很简单,他是后党。
就在不久之前,赵祯要废后,孔子后人孔道辅领头坚决反对。
而宋庠作为后党官员,也是坚决反对。
孔道辅被贬去了徐州,并且罚款。
宋庠只是被罚款,并没有被贬。
其实当初兄弟二人一起科考,宋祁的文章更好,当时的官员都觉得宋祁应该是状元,宋庠是第三。
而刘娥认为,弟不能比兄高,所以让宋庠第一,宋祁第十。
这当然是当时朝堂权利斗争的一次外显。
但宋庠是实打实的获利了啊!他的咖位一下被抬了很多,不只是被抬,而且刘娥还把他放到了东宫班底里面,从此段位飞速提升。
现在是左正言,简单来说就是挂名在丞相班底下面。
要不是因为废后的事情,宋庠根本不会站在这儿来。
而与之对应的是,宋祁虽然丢了状元的实,却没有丢这个名,被称为兄弟双状元,而且待遇一点没少,只是没有得到额外的恩宠。
所以,宋庠是坚定的后党。
目前杨太妃还立在这儿,而且因为一些变化,杨太后并没有和历史上一样完全交权,这就导致宋庠坚定站队后,未来大有可期,眼下眼看就要再升官了。
所以他还在想能不能在这个事情里捡到便宜。
两兄弟都是兼任修史的,眼下,他们看到了一个魔幻的场景。
陈尧咨:“应天书院讲课,章旷讲到了王朝的事情。”
“他比较了一下,发现有个很巧合的事情。”
“昔年大汉,与如今大宋,局面一模一样。”
“太祖立国,功业未成,随后几代治理,经济繁荣,开国七十年,都是太后摄政后新皇亲政,大宋的经济数十倍于昔年汉朝。”
“所以,章旷认为,陛下应该如汉武帝一样,解决北方敌人,打下偌大疆土。”
陈尧咨不只是形容了章旷当时怎么说的,接下来,他还滔滔不绝,阐述了十几分钟。
大宋的情况比大汉好得多,当年匈奴何等暴虐何等强大,而辽国就显得稍微弱一些。
陈尧咨多次说到,大宋的情况比汉武帝时好得多。
最后陈尧咨才回到词上:“所以,章旷认为,当今圣上,还在秦皇汉武之上,比唐宗宋祖更值得期待,认为陛下能带领大宋远迈汉唐!”
远迈汉唐?
这四个字一喊出来,不知道有多少文官瞪着陈翰林。
你这个大傻逼,让你搞事情,被利用了吧!
陈尧咨:“所以,期待陛下有所作为,认为陛下比这些皇帝强,是反诗?是你们反还是他反?”
“认为当今陛下勤政,能够超过太祖,也是一种夸奖,又怎么是对太祖大不敬?只有希望儿孙超过自己的先祖,哪有希望儿孙都不如自己的先祖?”
“如果说这是大不敬,那你是在污蔑太祖没有胸襟啊!”
陈尧咨把所有的重点全部放在了鼓吹军事,希望大宋发展军备上,最终才把落脚点落回了反诗这回事儿,仿佛他说的一切都是为了证明这首词不是反诗一样。
朝堂上,几个有军方背景的人,闷头笑了。
因为他们看到,赵祯好像很享受这种说法。
而文臣们急疯了。
陛下,这是把你架在火上烤啊,你还帮他数钱?!
赵祯哪管这个。
平时大家天天说他堪比文帝,现在按照众儒的说法,向下兼容个武帝岂不是轻轻松松?
刘彻风评不是特别好?属于褒贬不一的雄主?那毕竟是雄主,而且是开疆扩土的雄主啊!
曹操说过:“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那天命在我赵祯,朕不能当文帝,当为宋武帝呗。
赵祯也知道不好意思,一脸谦虚:“章旷觉得,太祖没有朕好,属于夸张了。但觉得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太宗不懂文治,不如朕,朕还是觉得……”
赵祯摊手:“不一定的,只能说各有优劣。”
朝堂上的群臣:……
赵祯继续:“但和他们比较的前提是,要有一样的武功,然后再比文治,章旷觉得朕的文治比他们强,武功也会比他们强,是一种好的期盼,当然不是吹鼓造反,的确不是反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