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给严瑾的学生们亿点小小的震撼
第180章 给严瑾的学生们亿点小小的震撼 (第1/2页)刺鼻的消毒水味混着培养液的微甜气息,构成了生物医学实验室特有的空气。
这里是京大生物医学研究的顶尖领域之一,由“冰山教授”严瑾主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组。
实验室里除了规律的仪器嗡鸣,只有轻微的脚步声和键盘敲击声,每个人都在严肃而沉默地工作,如同精密的齿轮。
直到那扇厚重的自动门滑开,规律的节奏被打破了。
江浔走了进来。
他没穿白大褂,一身简单的黑色休闲装,身材挺拔,在充斥冷色调与硬质线条的实验室里显得格格不入,却又像一滴墨汁落入清水,瞬间吸引了所有的光线与目光。
高达98的魅力值仿佛实质化,让几个埋头记录数据的研究生动作一滞,连呼吸都下意识地放轻了些。
女研究员们的眼神在他进来时便黏在了他身上,带着探究和无法掩饰的惊艳。
他太过年轻,也太过醒目,与这个追求缜密、低调和资历的环境截然不同。
严瑾正背对着门口,弯腰在一台高速离心机前调整参数,她穿着合身的白大褂,勾勒出清瘦却玲珑的曲线,米白色的高领毛衣包裹着天鹅般的颈项。
即使在专注工作时,她周身也散发着生人勿近的疏离感。
江浔的出现让她手中的动作微妙地停顿了零点几秒,几乎无法察觉,随即又恢复了流畅。
她直起身,转过身来,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一如既往的清冷。
只是当她的目光真正落到江浔脸上时,护目镜后的眼波深处,闪过一丝极快、极复杂的涟漪,如同平静冰面下的一尾鱼——
那是几天前滑雪场摔倒被他紧紧护在怀里后的残影,是缆车上她默许他手臂环绕的温度,是夕阳下她因他无声守护而绽放的罕见笑容……
但这些,都被她强大的意志力强行压下,重新冻结成拒人千里的漠然。
“既然来了,就先找事情做吧。”严瑾的声音平稳得像精密仪器的读数,听不出丝毫情绪,却带着教授对“学生”的天然威压。
“好的,严教授。”江浔笑容灿烂坦荡,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却带着一丝只有严瑾才能看到的暧昧与深情。
严瑾的心脏像是被羽毛尖儿搔了一下,她的双颊在没人看到的瞬间飞过一丝浅红,下意识地瞪了江浔一眼,那眼神与其说是呵斥,不如说是带点羞恼的嗔怪。
她赶紧下达命令道:“资料在二号共享硬盘,项目核心模型在服务器Alzheimer路径下。今天的核心任务是优化那个基于基因表达谱的阿尔兹海默早期风险预测模型。”
“算法需要提升敏感性和特异性,减少假阳性。博士组(她指向靠近窗户的一个工作区)在负责神经突触动态蛋白组学分析部分的参数输入,但建模框架本身,我需要你先吃透。尤其是……处理混杂因子的非线性关系。”
她的话语专业、精准、不容置疑,瞬间将两人的关系拉回纯粹的师生轨道。
然而,她最后那句对非线性关系的强调,却像一根微妙的引线。
几天前的滑雪场休息时,她曾抱怨过项目中这个难题,江浔当时随口提了一句用拓扑流形来处理非线性空间降维的想法。
当时她只当是玩笑,此刻却又重提……是希望?还是考验?
江浔挑眉,笑意更深:“了解。非线性……那是我的游乐场。”
他自然地走向指定给“项目临时助手”的工位,留下身后几双含义各异的眼睛。
几个资深的博士生互相交换了下眼神,博士陈博,一个带着银丝眼镜,发际线略高的师兄,嘴角泛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冷笑。
江浔的大名他们当然听过,高考状元、数学天才、知名网文作家,同时也是和多个美女传出过绯闻的花花公子。
但这里是生物医学最前沿的实验室,不是炫耀成绩或泡妞的场合。
在他们眼里,一个靠“运气”得到严教授另眼相看的外行,能在这种深水区掀起什么浪花?
时间在键盘敲击和离心机运转声中流逝。
江浔坐在电脑前,并没有立刻开始工作,而是以一种惊人的速度翻阅着项目资料和过往建模文献,电子文档在他屏幕上滚动的速度让旁边一个偷瞄的研究生眼晕。
他神态轻松,仿佛不是在啃几十页的专业数据和复杂算法,而是在浏览娱乐八卦。
这种姿态更进一步强化了某些人“他是靠脸混进来”的观感。
午餐时间到了,严瑾依然留在办公室处理文件。
江浔拿着餐盘坐到餐厅角落,陈博端着盘子,和另一个博士王雪以及几个研究生“恰好”坐到了江浔邻桌。
对话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飘过来。
“陈师兄,咱们那部分动态蛋白组的数据清洗快累死了,一万多个变量,非线性关联又那么强,感觉现有算法已经到极限了,严教授对假阴性率还是不满意。”
一个研究生抱怨道,顺势恭维了一下陈博,“还是师兄你有经验,听说你之前的正则化处理做得非常好。”
陈博矜持地喝了口汤,淡淡地说:“建模是慢功夫,需要沉淀和试错。不是什么人都能靠直觉解决的。”
他没指名道姓,但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江浔的方向。
“特别是生物医学数据,噪声大、维度诅咒严重,光有数学底子不行,还得理解背后的生物学逻辑。这需要时间,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浸泡。”
“是啊,光跑得快有什么用,关键是要跑对方向。”王雪,一个面容严肃的女博士接话。
“严教授的项目要求太苛刻了,那个混杂因子处理,非线性空间转换的要求,想想都头大。不知道今天来的那位‘天才’有没有什么‘魔力’能解决?”
哄笑声低低地响起。江浔仿佛全然未觉,慢条斯理地吃着眼前的清炒虾仁,甚至眼神都没往那边瞟一下,神态自若得像在高级餐厅独酌。
下午,工作继续。
江浔似乎终于看完了资料,开始在建模软件中操作起来。
他的动作很快,敲击键盘的节奏迅捷而富有韵律感,屏幕上的代码窗口飞快地跳动着,各种复杂的数学符号和生物信息学术语不断组合、拆解、重组。
这不同于陈博等人小心翼翼、反复调试的风格,更像一位胸有成竹的指挥家在高速谱曲。
他的投入状态仿佛自成一个世界,与外界的审视和怀疑完全隔绝。
陈博几次装作路过他身后,瞟向他的屏幕。起初是带着不屑和嘲弄,心想看他能搞出什么名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