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耕读传家
第十八章 耕读传家 (第2/2页)廖总管公布的事情,不少人前几天就晓得了。有人说好话,也有许多想不通、担心的人讲怪话、风凉话。最令他们想不通的,倒不是自家祖祖辈辈都在土里刨食,到头来竟然要别人教自家咋个种田,而是从今往后,恐怕子子孙孙都要在土里刨食,刨的还不是以一当百的大烟,而是百不当一的啥子小麦、油菜、洋芋、苞谷之类的杂碎;最令他们担心的,倒不是不想学不愿种,或者学不会种不好来年要饿肚子,也不是请人来教自家种田要交学费,而是学堂修好后土司府强迫娃娃去读书咋个办?请人教种田要出钱,请人教读书也一定要出钱。请人教种田是为了自家的收成,请人教娃娃读书为了啥子?土司府出工钱请娃娃去读书倒还差不多(毕竟娃娃也是劳动力),要自家出钱去读个吃不能吃、穿不能穿的书,打死也不能干,看土司府咋个办?
虽然想不通、担心、有怨气,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有人陆陆续续到土司府报告、领种籽,然后去请师傅、讲价钱,商量好后,就在师傅的指点下开始整田下种。最早行动的,是赖石山村三十六户人家。他们在小河边开了一大片地后,土司府又把靠近赖石山村的一大片田分给了他们。欧麦嘎师傅带着杂役、史道长带着道士们也先后行动起来,在“供养田”“奉上田”里学习种庄稼。阿牧扒和烟锅巴说,大东巴师傅最近经常头疼,疼得还相当厉害,亲自下不了田,徒弟们也都要服侍师傅下不了田,今年就只好按照老规矩,请土司府安排人去帮忙种“敬主田”。
师傅们忙得很,有几个师傅一天要跑好几家。好在大家都是种过田的,虽然不少人从来没有种过小麦、油菜、洋芋、苞谷之类,但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不出十天,绝大部分人家的田地就种完了。据廖总管统计,整个天石谷只有二十三户人家没有来领种籽,其中十四户人家,从前就一直坚持在自家开出来的田地里种其它庄稼(当然是经过土司府特许的),他们自家有种籽,也不需要别人教,因为自家就是种田师傅。只有九户人家坚持不想学不愿种,夫人土司安排廖总管去说了两次,还是不听,也就不管。
播完种后,夫人土司安排廖总管杀了两头猪几只羊,在土司府门前的小广场上摆开长桌宴,请教种田的师傅、参加修学堂的师傅和自愿到学堂工地去干活的人喝酒吃饭,酒足饭饱后又在土主庙广场上打跳。第二天,有不少人跑到土司府要求去修学堂的工地帮忙,廖总管却说场地小人手多,挤在一堆不好干活还容易出事,大家的好意心领了,如果有需要,再请大家帮忙。师傅们也觉得那么多人挤在工地上碍手碍脚,就(按廖总管的意思)去找廖总管,说要大大减少人手才能加快进度,廖总管征得夫人土司的同意后,大大地减少了去学堂工地干活的人手和参加吃饭的人口,这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播完种不到二十天,田野里就相继冒出嫩芽,远远望去,一片赏心悦目的嫩绿,天石盆地充满了令人振奋的蓬勃生机。那九户人家中有三户终于坚持不下去了,跑到土司府来找廖总管,说是想领种籽请师傅去学种田。廖总管说领种籽可以,但请师傅的价钱涨了,至少要多化一倍的价钱才能请到师傅了。三个户主不相信,领了种籽去请师傅,果然跟廖总管讲的一样,价钱翻了一倍,三十几个师傅都是一口咬定不下价。时令不等人,来回跑了几趟,最后只好咬紧牙关,按一口咬定的价钱请了师傅去学种田。
春天来了,跟往年一样,灰黄了一冬的天石盆地又变成了绿色的世界。不同的是,今年春天的绿,不是往年由大烟苗铺排开来的清一色的绿,而是由不同庄稼编织成的千姿百态、神清气爽的绿。许多人第一次看见,原来春天不止是一种令人昏昏欲睡的单一沉闷的色彩,不同的绿色像跟不同的人打野一样,鲜活生猛、兴味无穷;许多人第一次嗅到,空气中不再有陈尿令人作呕的味道,泥土和禾苗的清香令人食欲大增;许多人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居住的地方真的是这么美,就像欧麦嘎师傅说的那样,天石谷简直就是个连“嘎得”也会嫉妒的人间天堂。欧麦嘎师傅像第一次来到天石谷的时候一样,没事就跑到田野里去转悠,看看庄稼,闻闻泥土,喊几声“欧麦嘎”,逢人就说,今年春天,说不定真会有几个天使跑到天石谷来居住。一次遇着长皮,他也这么说,长皮信口回答:那说不定是坐着你们罗师傅土司派来的美国飞鸡飞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