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沅州少年 第三十三章,人生如棋,我便逆流而上!
第一卷:沅州少年 第三十三章,人生如棋,我便逆流而上! (第1/2页)“我道是谁,原来是你这和尚在暗中窥视。”
白秋雨抬头瞧着远处走来的少年和尚,一脸轻笑,可周身“九玄妖决”隐而不发。
自他与那苍梧修士交战之时,便暗感林中还有外人,所以才赤手空拳迎敌,只为保留实力,迎接暗敌。
这少年和尚慈眉善目,圆脸蛋透着憨气,光头亮得像面镜子,可双手修长白皙,比闺阁小姐的手还要洁净。
他身披灰衲衣,腕悬佛珠,颈间却挂着一串特殊念珠,一面刻白骨骷髅,另一面却不可知。
双耳垂着两个银质佛坠,怎么看都不像寻常寺庙出来的和尚!
“阿弥陀佛!”
少年和尚双手合十,恭敬道,“施主,你这份感知力真强,小僧施展佛家小六决,竟然也被你察觉出来。”
他所修施展的小六决,乃是佛家隐匿的法门,即便是高他个境界的人,也很难察觉出他的藏匿之处。
谁能料到,这少年却能看破?更令人心惊的是,他仅凭肉身之力,便将那苍梧修士轰杀当场。
尤其对方身上散发出来的淡淡佛气,他甚是好奇
也不知这少年是哪一隐世家族或修行宗门的弟子!?
“是嘛!”
白秋雨并未开口解释,他总不会说是他嗅到对方的气息,这也太过惊骇。
据他所知,前朝曾大兴灭佛,庙宇尽毁,至大齐立国,虽无禁令,荒寺仍遍布山野。
只是近来,晨钟暮鼓之声又渐渐多了起来。
“你是那的和尚?是迦叶古寺还是拈花宝刹?”
白秋雨曾听师尊说,星汉佛寺虽多,唯东西双寺称雄:东迦叶密宗手印镇九幽,西拈花般若金身撼昆仑。
两脉争道统,素有“密咒伏千魔,般若破万劫”之名,是以修行界若论佛宗翘楚,必提此二寺。
“小僧来自山野破庙,岂敢与迦叶、拈花二寺相提并论。”
六戒和尚瞧着白秋雨手中的银两,眼中闪过一丝贪婪,虽隐晦,却还是被白秋雨察觉一二。
白秋雨追问道:“你既然法号名叫六戒,想来你家大和尚是想你严守戒律,六根清净,你却为何暗中窥视!”
“师父赐我法号五戒,可若戒律是锁心的镣铐,我偏要挣断枷锁,从今往后,我便叫六戒。
六戒僧衣微颤,忽而仰头大笑,眼中燃着执拗的光:“不入人间苦渊,又如何渡己渡人?他日若证得菩提,世人岂敢笑我破戒非真!”
白秋雨冷笑:“真是歪理邪说!你可知佛家五戒为何物?”
“自然知晓。”六戒突然双掌合十,虔诚道:“但小僧记得《金刚经》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年有一寺门遭劫,方丈因死守'不杀生戒'放走魔修,最终一百同门血染古寺...”
他喉间溢出压抑的痛,“若守戒是纵容恶念,这戒,不破何用?”
“强词夺理!”白秋雨收起鱼牙刀,却不自觉后退半步,“若无戒律约束,佛门与魔道何异?”
六戒突然欺身上前,僧衣猎猎作响:“你可知‘戒’字何解?是缚住本心的枷锁,还是渡人的舟楫?”
他望断云天,“我欲以破戒证道,在杀劫中护生,于欲海中度人。”
白秋雨只觉得脊背发凉,佛说一念成魔,一念成佛,这和尚竟敢发如此宏愿,大抵不是疯子就是骗子。
他本就不信佛,何苦与和尚辩经,为难自己。
随即,捡起地上银两,不忘扔给对方十两银子。
“这枚银子就当我赏你了,咱们大道不同,各走各的道。”
白秋雨转身,朝埋葬鬼无生之地走去。
可谁成想,那和尚却紧跟其后,“施主,小僧对这沅州城陌生的很,若是方便,小僧便与施主结伴同行可好。”
“莫非你嫌我银两给少了!”
白秋雨顿步,回头看向六戒和尚,眉头微皱。
“岂会,若是能多多益善,那自然是更好。”
“没有,想都别想了。”白秋雨右肩一晃,朝远处疾驰而去。
“施主,等等小僧啊。”
六戒和尚连忙追赶上白秋雨的身影。
白秋雨骤然一停,转身,一拳轰向六戒和尚的胸膛。
六戒斜跨半步,衲衣带起一阵风,眨眼间已退到三丈外,咧着嘴笑道:“施主,小僧只是想与你同行,你又何必动武呢!”
“你若再敢跟着,我绝不轻饶你。”
白秋雨脚尖在树干上如蜻蜓点水,一个空翻便消失在林中。
“——哥,你回来啦!”
坐在马车上的弦歌眼见白秋雨疾奔而来,高声唤道。
“丫头,我们回沅州城。”
白秋雨一跃而起,落在马车之上,抓起缰绳便驱赶马车朝通往沅州城的官道疾驰而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