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你怎么知道我要当教授了
第140章 你怎么知道我要当教授了 (第1/2页)徐铭对于媒体的报道,并没有专门去关注,反倒是父母看到了报纸,兴冲冲的打电话询问,没成想自家儿子出国参加个学术交流会,就又取得那么多荣誉和成就,不但被官方媒体报道还登上报纸。
尽管他们不知道孪生素数是什么,但清楚自己儿子很优秀很厉害就行。
从电话里得知,父母要在店里搞优惠活动。
向街坊四邻分享喜悦。
他脸上也不由现出笑容,心中顿时涌现出成就感。
而回到燕大数院的翌日,徐铭则主动前往导师办公室以及镜春园,简单讲述自己现场书写证明过程的情况。
其中提到和德利涅教授探讨代数几何,以及被威滕指点弦理论。
顿时引起大家连连惊叹。
显然是没有想到,徐铭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同时,还获得了德利涅和威滕的青睐。
毕竟能和数学界的顶尖学者交好,便相当于拥有了自己的人脉圈子。
将来竞选国际数学奖项时,都能起到巨大作用。
甚至进入国际数学联盟逐渐成为执委。
如此对于国内数学界的告诉发展,也能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面对这个情况,田纲和张鲁平无疑非常高兴。
另外。
徐铭最后提到了,自己获得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证书的事情。
“看来德利涅教授和威滕教授,对你确实上心,竟愿意共同为你撰写推荐信。”
镜春园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办公室内田纲接过徐铭的话茬面露笑容接话,丝毫没有掩饰脸上的兴奋。
旁边跟着过来的张鲁平,这时也没有沉默,急忙跟在后面开口进行补充。
“其实我们刚接到相关消息,院里就进行了讨论。”
“以你目前的数学水平,确实没必要浪费时间,因此院里决定明年就让你毕业直聘为数学教授。”
“还有物院和信院方面,都表示为你颁发学位证书。”
“这在咱们燕大历史上还不曾有过。”
把导师的话听进耳中,徐铭也不免略有些恍惚,从以东坪一高学生身份,参加高考拿到理科状元,进入燕京大学数学科学院,短短几年时间竟要成为数院教授,并且拿到三个不同领域的博士学位。
别说燕大的历史上找不到,放眼全国估计都难。
念头停留在这里。
忍不住念叨出声重复道:“聘为教授?”
张鲁平闻言,以为徐铭是担心自己年龄小,于是忙坚定鼓励两句。
“你可不用妄自菲薄,数学不讲年龄资历,如今你单在数学界取得的成果,已经是很多教授终生难达到的高度。”
“学校直聘你为数院教授再正常不过。”
“如果你觉得不适应,可以不用带研究生,甚至不参与必修课讲课。”
话音刚落不等徐铭回应,田纲也随即附和一句。
“不单单是数院教授,到时候你必须来研究中心,起码要兼任研究员才行。”
说这句话时满脸欣喜,俨然早就打定主意。
徐铭将两人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对此也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如今还没正式毕业,竟已经多了几个头衔。
果然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待此话题结束,接下来的时间,张鲁平又提到关于发表论文证明孪生素数奖励的事。
加上参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担任一作,单单奖金都定然是个不小的数字。
不过根据燕大传统,要等到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再公开举办仪式发放。
徐铭无疑是非常期待。
毕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肯定是够在燕京买房子。
……
从镜春园出来,徐铭并没有浪费时间,直接便回了自己的博士宿舍。
准备整理自己的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
以及对孪生素数的证明过程。
既然确定了月底,要去箐华大学数学系,进行此领域的报告讲座。
那肯定要出色完成。
况且这也是他,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后,首次报告。
要知道这和单纯撰写论文不同,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思路和各公式的关系讲清楚,相比较论文更容易激发碰撞出新的思维灵感。
研究文献资料,基本是以自己的思维,去分析探讨作者这一步的思路和当时想法。
报告则属于作者自行阐述。
而让徐铭惊喜的是,刚回到宿舍楼,便凑巧看到三个熟悉的身影。
正是蒋旭和倪明杰以及朱志轩三位室友。
“铭哥。”
目光在空气中对撞后,朱志轩率先开口喊了声,依旧像大家同住寝室里时一样。
徐铭迈步近前,抬眼打量上去,只见几人手中拎着不少水果吃的,顿时微笑着接过话茬应声回应。
“你们这是?”
“这不是知道你成功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嘛,我们肯定要来祝贺一下,你不知道这两天学校论坛上有多火。”
“基本上十条有九条帖子都在讨论你。”倪明杰面对询问直接大方如实回答。
徐铭开口道:“我还没顾得上看。”说着便连忙摆手招呼几人上楼。
“先上去坐会吧。”
蒋旭等人自然是跟在后面。
虽说徐铭自从搬进博士生宿舍,他们并没有断联系。
但见面次数肯定减少很多。
特别徐铭又刚从普林斯顿大学回来。
熟悉的室友又聚在一起,使得徐铭宿舍内氛围,很快又变成203寝室的样子。
倪明杰和朱志轩除分享班上和论坛上趣事,也没忘记吐槽已经开始的毕业论文。
是的。
蒋旭他们都是正常本科毕业,等今年暑假结束,便会正式成为大四学生,自然要开始给论文选题,以及挑选自己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
因为自己导师暂时并无继续带研究生的想法,最终徐铭给他们推荐了郑以中教授。
主要朱志轩和蒋旭两个人,早确定要继续读研究生。
在导师的选择方面肯定要多考虑。
后面徐铭又根据几人的毕业论文选题方向,适当给出了入手撰写建议,顿时就让三人一下子压力小了很多。
“铭哥。”
“你真是越来越厉害了,听你这么一说,我突然感觉整个人都要明悟。”
“今天就能开始撰写毕业论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