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燕大的宝贝疙瘩【求订阅】
第143章 燕大的宝贝疙瘩【求订阅】 (第1/2页)徐铭知道航空材料研究院和航发集团,都处于燕京几个科技园区内,因之前进行相场模型工业验证实验,对此也算能称得上是轻车熟路。
和林伟从燕大出发,没多久便来到目的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从导师办公室离开时,对方询问是否需要其他人帮忙。
最终徐铭思忖后暂时选择了拒绝。
丝毫不夸张的讲,对于相场模型理论,如今没人比他更加熟悉。
既然要将其用于战机隐身涂层方案设计,改进其中的核心控制方程,找其他人过来反而不如他自己效率高。
毕竟两次控制方程的改造创新,均由他完成,且只用了较短的时间。
“这里就是我工作的地方,我先带你上去,相关的资料数据都已经准备好。”
“李院长的航班过会儿就能到。”
航发航空材料研究院,林伟指着眼前一栋建筑,对身旁的徐铭介绍。
话落。
便不再耽搁时间,忙迈步朝前面走去。
徐铭则仅点点头跟上。
关于相场模型的控制方程改造,还要先弄清楚隐身涂层方案存在的问题,才好进行创新预测出准确方案。
而林伟口中的李院长,则是隐身涂层项目负责人。
因现有隐身涂层方案,在高速热弹实验中,出现严重问题无法满足指标,以至于人还在锦城飞机研究所,直到今天才乘坐飞机赶回燕京。
不多时。
徐铭跟着林伟来到楼上办公区,放眼望去工位上的人员都显得非常忙碌。
只有零星几个人,注意到林伟,开口打了声招呼。
“小林回来了。”
“林子。”
“院长让我准备的资料,说交给你就行。”
“麻烦王哥了。”林伟面对同事递过来的文件,应声的同时连忙伸手接下。
眼中闪过几分喜色。
徐铭站在林伟身旁位置,并未引起其他人注意,和在学校里被人索要签名合影的情况完全不同。
当然他肯定不会去在意这些,始终保持着沉默。
主要航空材料研究院,所涉及到的领域是工业应用。
对理论数学层面的事情了解不多,加上眼下又刚值实验失败手里工作增加,没认出他的身份实属正常。
何况他抛去证明孪生素数猜想,攻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助力北斗导航精确算法研发等诸多光环,也只是个即将毕业的普通数学博士生罢了。
而就在两人继续往里面走时,林伟想到什么,边走边扭过头向徐铭解释。
“抱歉。”
“借助相场模型预测隐身涂层设计方案,我向李院长讲出这个提议后,对方立刻就答应下来表示支持。”
“并先让我回学校来请徐师弟你帮忙。”
“所以目前其他人,暂时还不知道相场模型的事情。”
“我明白。”徐铭闻言点点头让林伟师兄安心。
说完两人最终在一间办公室门前停下,只见林伟转动门把手将门打开,并再次开口微笑着补充上一句。
“这里是李院长的办公室,你在这研究就行,这也是院长特意交代的。”
把林伟的话听进耳中,徐铭应了声迈步进去,没有因李院长的身份而拘谨。
对方既然如此安排,说明对他足够重视。
这是件好事。
“相关的资料都在里面,包括隐身涂层材料,和这几次的实验结果报告数据。”
“徐师弟你可以慢慢看。”
“有什么事,随时喊我就行,我就在外面办公。”
林伟把手中资料文件放到书桌上面,微笑着表示这么句便转身离开不再打扰,以免会影响到徐铭的思路。
见此徐铭附和两声,随即便坐下翻阅起来。
主打一个高效。
随着文件内容映入眼球,当时间逐渐流逝,徐铭对整体状况也有了更详细了解。
原本的隐身涂层设计方案,在原型机进行高速热弹实验过程中,当原型机速度达到1.8马赫,战机表面温度提升至三百多度时,其雷达的散射截面急剧增大,导致隐身性能无法达到设计指标。
经过专家组分析研判,认为是涂层中的磁性金属颗粒羰基铁,在高温下发生奥斯特瓦尔德熟化。
小颗粒溶解,大颗粒粗化。
导致电磁参数漂移。
破坏阻抗匹配与谐振结构。
正常情况下,面对这种复杂问题,基本都只能采取实验室不断试错的方式。
直至找到最优方案。
但成本极高,且周期非常漫长。
林伟能想到借助相场模型来预测此复杂过程,确实能称得上是现阶段最好的方法。
“目前想优化隐身涂层设计方案,必须要精准预测出颗粒在三百多度下的,粗化动力学过程才行,恐怕单纯改造控制方程难以实现。”
徐铭这时陷入思考下,直接拿来笔和草稿纸,着手进行相关的推导,尽管过程中眉头时不时微皱。
似乎并不是太顺利。
约摸又过去大半个小时,就在徐铭思考时,外面响起爽朗浑厚的声音。
刚转过头起身,便见林伟和一位中年男子走进来。
身后则跟着两位约摸三四十岁,身穿研究员服装的青年男子。
“徐师弟。”
“这位是李何伟李院长。”
“李院长好。”徐铭听到林伟的介绍主动问候。
而李何伟却似乎对徐铭一点不陌生,当即热情伸出手大声同那两位青年讲起。
“你们俩估计不认识吧,小徐可是真正的天才,燕京大学捧在手里的宝贝疙瘩。”
“远的咱不说,前不久刚为国内物理界,取得一项诺奖级别的重大实验成果,还成功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在国际数学界有着很高的人气。”
“这次能专程过来帮忙,咱们可是占了大便宜。”
徐铭虽说不是首次被院士夸奖,但才刚见面就这么不吝啬称赞。
还当着其他人。
难免让他有些不好意思,赶紧应声接话。
“谢谢李院长您对我的高看,不过相场模型本就是为了预测材料生长变化诞生,让其有更大的作用是好事。”
“这也是我导师最希望看到的。”
随着徐铭的话音落下,对面其中一位戴近视镜的偏瘦青年失声疑问句。
“相场模型?”
他们对理论数学领域的事或许了解不多,但相场模型肯定是非常熟悉。
毕竟都已经应用在发动机叶轮裂纹预测上面。
但正因为如此,突然出现在这里难免疑惑,迫切想知道具体的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