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赈济容易,安置很难?
第53章、赈济容易,安置很难? (第1/2页)罗知县先让吏员去办事,随后赶紧过来对赵辉行礼:“驸马亲至,有失远迎。且容下官先更衣,再来向驸马请罪。”
“罗知县自便。”
那罗知县又一一向众人团团作揖,赵辉听他称呼那千户为金千总。
“原来是驸马爷当面。末将金奉君,应天卫千户,家父金玉。”
“原来是金千总!”
亲军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佥事金玉的儿子。金玉已经随朱棣北狩,金家正是江浦人。
其他人又纷纷来向赵辉行礼,心里忖度着他来这里的用意。
今夜是县尊在县衙请江浦乡绅富户一同商议如何应对流民,他一个过境驸马来凑什么热闹?
莫非少年人热血上头,见了流民惨状要带头捐银?那今天夜里可要肉痛了!
大雨滂沱,南京城内的朱高炽卧在榻上,他是给气的。
“浙西五县赈济令眼下要是出了,江北流民更加躁动。”朱高炽气喘吁吁的,“这消息那么早就传出去了!”
杨士奇平静地说道:“不奇怪,通政使司、六科、户部,知道这事的本就不少。江北流民本不算多,散于各府州县,地方自能赈济安置。如今齐聚安庆、江浦、江都,当务之急是先把他们安顿在江北。”
黄淮凝重地说道,“要安顿这么多流民,除非以工代赈。让他们千里迢迢去武当山还是淮北开凿会通河?行不通。再要另兴大工,夏原吉不肯依。”
“冲着大报恩寺来的?”朱高炽在卧榻上长吁短叹,“不行,至少要等漕河全修通了。”
杨士奇却摇了摇头:“殿下,恐怕是冲着幼军来的。”
“幼军?”朱高炽大为意外。
“不错。”杨士奇郑重说道,“府军前卫虽已重设,但幼兵尚未选满。眼下除了大工赈济,也只有府军前卫粮饷断不会短缺,只差兵丁,足可容下这些流民。募一人可养一户,如此流民就不成问题了。”
暗中做这一切的人,当然吃准了朱高炽不得不处置好这个问题。
流民聚在了一起之后才是最危险的。如果不能很快妥善安置好,说不准就会酿成民变。
而南京城这里得到的消息可不止江浦一处。三个地方的流民加起来已经过万,那么如何安置,朱高炽的选择其实并不多。
要么就启动大报恩寺大工,吸纳这么大数量的流民为工。要么就从这些流民里募选幼军兵丁,一口气把府军前卫填满。
只有府军前卫已经确定了编制,预算了今年的粮饷。
而朝廷财计现在绝不可能支持大报恩寺开工,让流民去武当山,去淮北山东,都不可能。
朱高炽闭上了眼睛,过了一会才说道:“这样一来,府军前卫却废了。”
都是流民当中选募,不说底子如何,将来好重用吗?其中有奸细吗?
“不止如此。恐怕还要划出屯田,将他们编入府军前卫军籍。既是府军前卫,只能在南直隶找地方,这又要和五军都督府商议。”黄淮深吸一口气,“不容易!”
从寸土寸金的南直隶划出府军前卫的屯田以安置幼兵家属,那不是从既有的勋武利益格局之中抢食?
……
江浦县衙里,知县罗远经抹着眼泪:“江浦县三万余百姓在后,羸弱濒死三千余流民在前。我饱读圣贤书,忝任一方父母,为之奈何,又于心何忍?”
县丞郭松乔沉重地说道:“各路关又报来,仍有流民在往江浦赶。流民不能过江!但既有流民齐聚南京之势,江浦县处置不好就有大乱!诸位家业在此,万万不能袖手旁观!”
这时一人开口道:“冷泉公,你德高望重,你说这可如何是好?”
被人推出来说话的人叫庄峻,他一脸难色:“府尹断不会坐视不管,太子殿下更有主张。依我看,县衙已经处置有措了,等南京的意思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