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章 八百将士夺北平
第019章 八百将士夺北平 (第2/2页)蓝玉也收起了脸上的嘲讽,他盯着天幕上朱棣的身影,眉头紧锁,沉声道:
“燕王此子,果然不凡!心性手段,皆非常人!”
“建文那个优柔寡断、首鼠两端的黄口小儿,绝非其对手!”
“只是……”他话锋一转,带着武将的务实,“建文毕竟是皇帝!坐拥天下之精兵钱粮!燕王纵有北平一隅,兵马不过数万(收编都司兵马后),如何抗衡举国之力?”
“胜负之数,关键……恐怕要看秦、晋那些尚未被削的藩王了!”
“看他们是坐视燕王覆灭,还是……趁势而起,共抗朝廷!”
蓝玉的话,如同一盆冷水,瞬间浇熄了不少人心头的火热。
是啊,藩王造反,古来罕有成功者!
汉有七国之乱,声势浩大,终被中央扑灭;
唐有安史之乱,虽撼动国本,终究未能改朝换代;
宋元更无先例!
更何况,朱棣起兵仓促,毫无准备,仅凭北平一地,如何对抗坐拥江南财赋、百万大军的建文朝廷?
“哼!说得轻巧!”
“八百护卫起事,就想翻天?!”
“从汉到元,你数数!哪个藩王造反成了?!”
“吴楚七国如何?淮南王如何?安禄山如何?!”
“哪个不是兵多将广,准备多年?!”
“结果呢?!”
“朱棣有什么?!”
“仓促起兵,根基浅薄,名不正言不顺!”
“他要能成功……”
一个勋贵忍不住嗤笑出声,声音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老子倒立吃屎!”
这话虽然粗鄙,却道出了殿内绝大多数人的心声。
震惊于燕王的隐忍与爆发是一回事,但对其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无人看好。
藩王造反成功的先例,如同天堑,横亘在所有人的认知里。
就连朱元璋本人,激动过后,看着天幕上儿子那决绝的身影,眼中也闪过一丝深深的忧虑。老四……能行吗?
朱棣本人,此刻的心情更是复杂到了极点。
看着天幕上那个浴血奋战、发出“清君侧”怒吼的“自己”,一股前所未有的热血在胸中激荡!
原来未来的自己,并未屈服!并未放弃!而是选择了最艰难、最危险,却也最壮烈的一条路!装疯卖傻的屈辱,引敌入瓮的算计,暴起杀人的决绝……这一切,都是为了反抗那强加于己的不公!
然而,当听到蓝玉的分析和勋贵那“倒立吃屎”的嗤笑时,一股冰冷的现实感瞬间涌上心头。
八百护卫起家,对抗举国之力……成功的希望,何其渺茫?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其中的凶险。
但——
一股更加炽烈、更加决绝的火焰,瞬间压倒了那丝冰冷!
他猛地抬起头,目光扫过天幕上湘王朱柏葬身火海的画面,扫过周王、齐王被押解囚禁的窝囊身影,最后定格在自己那三个儿子被软禁南京的屈辱时刻!
不!
绝不做周王!
绝不做齐王!
更不做湘王!
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一股破釜沉舟、玉石俱焚的悲壮战意,如同火山般在他胸中爆发!
他挺直脊梁,目光灼灼,望向那冰冷的天幕,望向那未知的、血火交织的未来,心中无声地咆哮:
“成与败,天知晓!”
“但朱棣——”
“宁可轰轰烈烈战死沙场!马革裹尸!”
“也绝不像湘王那般,在烈火中窝囊地化为灰烬!!”
“这,便够了!!”
天幕幽光流转,映照着洪武十三年奉天殿内这沸腾与冰冷交织的复杂图景。
燕王府前两颗人头祭起的靖难大旗,猎猎招展,却仿佛孤悬于惊涛骇浪之中。
八百孤忠起于北平,前路是九死一生,还是……绝处逢生?所有人的心,都被这未知的命运紧紧揪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