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章 建文的又一昏招
第069章 建文的又一昏招 (第2/2页)“标儿!”朱元璋的声音响起,低沉、沙哑,带着一种压抑到极致的烦躁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杀意。
朱标心头猛地一沉,连忙躬身:“儿臣在。”
朱元璋的指腹用力捻过一颗佛珠,仿佛在极力克制着什么,最终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冰冷的字:
“把你那儿子……带走!”
他烦躁地挥了挥手,动作带着毫不掩饰的驱赶意味,目光扫过朱柏时也带着严厉:
“都带出去!别在这儿闹腾!莫让这两个浑小子……污了朕的眼!”
最后几个字,如同冰锥,狠狠扎进朱标的心房!他脸色瞬间煞白!污了眼……
一股巨大的悲凉和恐惧瞬间攫住了朱标。
他明白,父皇对允炆这个未来的“建文皇帝”,已不仅仅是失望,而是上升到了厌恶甚至憎恨的地步!
那道“勿伤朕叔”的圣旨,那场自欺欺人的“东昌大捷”,那急不可耐恢复齐黄官职的愚蠢操作,已经彻底耗尽了这位铁血祖父最后一丝耐心和亲情!他甚至迁怒到了此刻无辜的朱柏和小允炆身上!
“是……是,父皇息怒。”朱标声音干涩,连忙上前,从还有些不知所措的朱柏手中牵过吓懵了的小允炆,几乎是半拖半抱地,带着惶恐的朱柏,踉跄着退出了这暖意融融却冰冷刺骨、令人窒息的乾清宫。
就在朱标带着朱柏还有朱允炆离开正殿,天幕的光芒,冰冷地洒落在南京紫禁城奉天殿外空旷巨大的汉白玉广场上。
其他几个未成年藩王如周王朱橚、楚王朱桢等,或聚在一起低声议论,或独自沉思,目光都被那悬于苍穹、演绎着未来风云的“神迹”牢牢吸住。
燕王朱棣,身姿如标枪般挺直,独自一人立于广场稍偏的一角,刻意与兄弟们拉开了些许距离。
他仰着头,年轻而轮廓分明的脸庞在光影交错中显得格外冷峻,深邃的目光紧紧锁定着天幕,仿佛要将每一帧画面都刻入脑海。
天幕上,正喧嚣着建文朝那场“东昌大捷”的闹剧。建文帝朱允炆亢奋告庙的声音、恢复齐黄官职的旨意,清晰地穿透寒风传来。
当那句“……斩获无算!……斩了一个张玉……”如同淬毒的冰锥,猝不及防地刺入朱棣耳中时,他挺拔的身躯猛地一晃!
张玉?!
这个名字像一道惊雷,狠狠劈在朱棣的心头!
只是以朱棣的记忆,在他的燕山护卫军中,似乎并没有张玉这个人!
然而,天幕中出现的那个张玉的身影。却是一个年近四旬的沉稳将领,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眼神中沉淀着沙场历练出的锐利与忠诚。
或者他是未来那一年被调到北平来的将领,或者他是从蒙元那边投降过来,并成为自己的心腹大将。
看着天幕中,对张玉的评价:行事果决,练兵有方,更难得的是那份如山岳般沉稳可靠的气度。
朱棣记得天幕中反复出现的张汇报军务时清晰有力的声音,记得他校场上挥汗如雨、以身作则的英姿,更记得他眼中那毫不掩饰的杀伐之气……
这样一位正值壮年、勇略兼备、在靖难之中屡次救了自己的将才,现在他居然不知道,这可真是不可原谅?
“……”朱棣的嘴唇无声地翕动了一下,声音低哑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
他现在就想立刻飞回北平,亲自找遍北平每一个卫所,亲眼看一看这个张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种前所未有的、对失去宝贵臂膀的恐惧感攫住了他。
“张玉……”朱棣在心中默念着这个名字,每一个字都重逾千钧,“此世,有我朱棣在,定要教那‘东昌之败’,永不再现!你的血……绝不会再流!我向你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