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章 直趋应天:韩国公的担忧
第096章 直趋应天:韩国公的担忧 (第1/2页)奉天殿内,天幕的红光泼洒在冰冷的金砖上,如同流淌的鲜血。
巍峨的金陵城墙轮廓在硝烟中若隐若现,巨大的燕字王旗如同贪婪的巨兽之口,正从四面八方缓缓围拢吞噬这座帝国的都城。
旁白之音冰冷地宣告着最终时刻的逼近:“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兵临金陵城下,城破在即。”
殿内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冰块。徐达依旧跪在御阶之下,额头死死抵着地面,宽厚的肩膀微微起伏,如同负伤的巨兽。那背影,沉重得压得人喘不过气。李文忠垂手侍立,眼观鼻鼻观心,额角却渗出细密的冷汗。
韩国公李善长位置离御座极近。他花白的胡须梳理得一丝不苟,紫色蟒袍庄重挺括。
然而,当他的目光扫过天幕上那末日般的景象,扫过那些在混乱中奔逃、抵抗或跪降的模糊人影时,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如同冰冷的毒蛇,悄然缠绕上他的脊椎,越收越紧。
不对!
很不对!
此前天幕多聚焦战场厮杀,他身为文臣之首,还能自我宽慰:战阵凶险,刀枪无眼,那是武将勋贵们搏命的地方,我李家儿孙,当以文墨安邦,不显于兵戈之影亦是常理。只要大明江山稳固,韩国公府的富贵便稳如泰山。
可如今……刀锋已经架在了应天的脖子上!改朝换代只在顷刻之间!
天幕上,那些决定家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那些在城破之际或投效新主、或顽抗身死、或销声匿迹的身影中……为何独独没有他李家的人?!
他的儿子李琪呢?未来的韩国公!
李琪可是尚了临安公主!临安公主虽非马皇后嫡出,但她是陛下的长女,第一个女儿!自幼在宫中也是极受宠爱,连带着他这个驸马都尉的父亲也圣眷优渥。
论身份尊贵,论与皇室的亲厚,李琪绝不逊于此前天幕中出现过的、尚了宁国公主的驸马梅殷!
梅殷,天幕可是点得清清楚楚!为何李琪……如同人间蒸发?
李善长的呼吸不由自主地急促起来,宽大袖袍中的手指死死攥紧,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一个可怕的念头如同冰水浇头,瞬间将他淹没:难道……难道我儿李琪,竟如那徐辉祖一般,是个死忠于建文皇帝的愚忠之臣?要跟如日中天的燕王朱棣死磕到底?!
可……徐辉祖敢这么做,是因为他有个当燕王妃的亲姐姐!是未来皇子的生母!
有这层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在,徐辉祖就算把建文供起来拜,朱棣为了大局,为了安抚徐皇后和两个外甥,也未必敢动他魏国公的根本!
他李家呢?他李善长虽是开国第一文臣,韩国公位极人臣,但说到底,与燕王朱棣……有什么过命的交情?有什么不得不保的血亲纽带?临安公主?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姐罢了!在泼天的皇权更迭面前,这点情分,薄如蝉翼!
冷汗,无声无息地浸透了李善长内里的中衣,冰凉地贴在脊背上。他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越收越紧,每一次跳动都牵扯着窒息的疼痛。
天幕上金陵城破的血光,仿佛已经映照出了韩国公府未来的一片晦暗。
李善长内心的惊涛骇浪并非孤例。那股冰冷的恐慌,如同瘟疫般在勋贵重臣之间无声蔓延。
宋国公冯胜眼角的余光,下意识地、极其隐蔽地扫过殿外广场。隔着敞开的殿门和层层侍卫,依稀能看到永昌侯蓝玉那高大张扬的身影,正被一群勋贵围着,似乎在争论着什么,姿态依旧跋扈。冯胜的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
蓝玉是确定无疑在洪武二十六年就被剥皮了,还连累了一万五千人,但这一万五千人都有谁,却谁也不知道?
天幕中,耿炳文、吴良、吴复这些老将都出现了,说明他们至少活到了建文朝,没在洪武年间被清洗掉。
可……他冯胜呢?
他身边站着的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
他们这些洪武十三年还站在这里、享受着无上荣光的开国勋贵,在建文四年那决定家族命运的天幕回放里……为何也如同李善长之子一般,踪迹全无?
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答案呼之欲出——要么,他们早已不在人世!
要么,他们的家族在洪武二十六年以后的惊涛骇浪中,没能及时站队,或者……站错了队!以至于在燕王入主金陵的关键时刻,彻底失去了发声的资格,甚至可能已经遭到了清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