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章 直趋应天:允炆去哪儿了
第099章 直趋应天:允炆去哪儿了 (第1/2页)奉天殿外,燕王朱棣站在那里,身姿依旧挺拔如松,玄色的亲王常服在火光映照下泛着冷硬的光泽。然而,他脸上却没有任何攻破帝都、即将问鼎天下的狂喜,反而是一片近乎茫然的空白。
他看着天幕上,未来的自己站在金川门下,身后是如狼似虎的燕军铁骑,眼前是洞开的帝国心脏。
这本该是梦寐以求、足以让他热血沸腾的画面。
可此刻,洪武十三年的燕王朱棣,心却像被掏空了一块,空落落地悬着,无处着落。
那未来触手可及的龙椅,此刻隔着二十多年的光阴,显得如此虚幻而不真实。
更重要的是,那奉天殿内传来的、如同受伤暴龙般的咆哮声,一声声,清晰地钻进他的耳朵里——那是他父皇的怒火!是足以焚毁一切的雷霆之怒!
父皇还在!
太子大哥还在!
母后……对,母后还在!
朱棣的心猛地揪紧,随即又微微松开一丝缝隙。
只要母后马皇后还在世一天,就是他们这些皇子最大的护身符!
父皇再暴怒,再失望,看在大哥和母后的情分上,也绝不会真把自己活活打死。
圈禁?削爵?流放?都有可能,但命,应该能保住。
这个念头给了他一丝微弱的底气。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目光变得幽深,如同深不见底的寒潭。未来的靖难之路,因为这天幕的出现,已经布满了荆棘和未知的陷阱。
父皇还会不会给自己这个机会?
大哥的身体……允炆、允熥……无论谁上位,经过天幕这番“剧透”,还能容得下自己这个手握重兵、且被“证明”有能力掀翻龙椅的四叔吗?
答案几乎是残酷的否定。
一个清晰的决断,在他心底如同淬火的钢铁般迅速成型、冷却、变得坚硬无比。
他下意识地用手抚摸着腰间代表亲王身份的玉带,冰凉的触感让他更加清醒。
他挺直了脊梁,目光望向奉天殿那扇紧闭的大门,仿佛能穿透厚重的门板,看到里面那个暴怒的身影。
他在等。
等父皇的召见,或者更可能的是——等那雷霆般的质问劈头盖脸砸下来。
他在心中,已经一遍遍打磨好了自己的答案。那答案,将是他唯一的生路,也可能是通往深渊的最后宣言:
“只要大哥在,儿臣就永远是父皇的好儿子,是大哥的好弟弟,老老实实,戍守北疆,做一个安分守己的藩王!”
他的眼神陡然变得锐利如刀,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大哥若不在……无论是允炆还是允熥坐在那个位置上……父皇,恕儿臣直言,儿臣——必反!”
他在心中无声地呐喊,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
“因为,他们绝不会再给儿臣活路!天幕已昭告天下!儿臣已无退路!”
最后一句,带着孤注一掷的狠戾:
“除非……父皇您现在,就下旨——打死儿臣!”
他攥紧了拳头,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泛白。
远处的咆哮声,殿内燃烧的幻影,未来的血火与权柄……一切的一切,都化作了此刻悬在头顶的利剑。
他在等待命运的审判,心中那片空落落的地方,已被冰冷的决绝填满。
--
九天之上,巨幅天幕响起一阵低沉、神秘,带着点故弄玄虚意味的背景音乐,嗡嗡作响,瞬间抓住了洪武十三年所有人的耳朵。
一个刻意压低的、如同街头巷尾讲古说书般的声音,透过天幕清晰地传遍应天城:
【观众朋友们,欢迎收看本期的走近……呃,‘天幕探秘’!】
这古怪的开场白让所有人都是一愣。
【今天,我们要探讨一个困扰后世数百年的惊天谜团——建文皇帝朱允炆,在燕王大军攻破应天城后,他……究竟去了哪里?】
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悬疑感。
天幕画面随之变化:不再是清晰的战场实录,而是变成了昏黄、模糊、如同老旧皮影戏般的剪影和快速闪动的符号。
闪回一:一幢巍峨宫殿(字幕:皇宫)在熊熊烈焰中燃烧,一个模糊的龙袍身影在火中挣扎(字幕:自焚说?)。
【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眼见大势已去,绝望之下,点燃了宫殿,选择了自焚殉国!这似乎符合一个亡国之君悲壮的结局……但是!”声音猛地转折,“现场发现的焦尸面目全非,真的是他吗?”】
【闪回二:一个黑黢黢的地道入口(字幕:神秘地道?),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钻了进去。“另一种说法则充满了传奇色彩!”】
【声音带着蛊惑,“传说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早就预料到子孙可能遭遇不测,秘密在皇宫之下修建了逃生地道!我们的建文帝,就是通过这条神秘地道,金蝉脱壳,逃出生天!”画面闪过一些模糊的、像是地下通道的线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