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 第113章 设立内阁,老李赞赏!

第113章 设立内阁,老李赞赏!

第113章 设立内阁,老李赞赏! (第1/2页)

天幕刚讲完朱棣与徐妙云这对帝后从永乐元年一直争到永乐二年的太子之位,光芒流转,场景倏忽变幻,又将场景拉回了标注着“洪武三十五年”的永乐新朝。
  
  仍然简陋的奉天殿,新登基的永乐皇帝朱棣那紧抿的唇角与略显急促翻阅奏章的动作,却泄露出一种力不从心的焦躁。
  
  画面旁,那冰冷无情的解说音如同历史的判官笔,清晰刻下:
  
  “永乐皇帝登基未久,百废待兴,案牍如山。诏令:设内阁于文渊阁,擢翰林院侍读解缙、编修黄淮、修撰杨士奇、胡广、胡俨、杨荣、金幼孜七人入值,参预机务!”
  
  画面陡然拉近,聚焦于皇宫深处一处僻静院落——文渊阁。
  
  这里没有中书省衙署的煊赫气派,只有书卷的墨香与陈年木料的气息。
  
  七位身着青、绿官袍(多为五品、六品)的年轻文官,围坐在一张巨大的紫檀木长案四周,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章几乎将他们淹没。
  
  他们埋首其中,或凝神细阅,或执笔疾书,或与邻座低声交换意见。
  
  每阅完一份,便取过一张寸许宽的纸条,蘸墨写下处理建议(“票拟”),小心翼翼贴在奏章封面。
  
  写罢,由一旁垂手侍立的内侍宦官恭敬收走,送往深宫。
  
  解说音继续,字字如凿:“此内阁,初设于文渊阁,仅为正五品之卑职,位卑而权重。其责在‘备顾问、参预机务、票拟批答’,有宰相之职司,却无宰相之名位,更无宰相统率六部、开府建衙、号令百官之实权!一切票拟,仅为建议,朱笔御批,生杀予夺,乾坤独断,尽操于帝心!”
  
  这精妙而脆弱的权力结构图解尚未让人细品,天幕画面猛地回溯!如同揭开了尘封的、与洪武十三年息息相关的惊天秘辛!
  
  “溯其根源,在于——”
  
  解说音陡然加重,如同重锤悬顶,轰然砸落!
  
  “洪武十三年!”
  
  天幕上血光乍现!胡惟庸惊恐的脸在诏狱铁窗后扭曲,相府朱漆大门被锦衣卫粗暴撞开,象征着相权的牙牌、印信被一件件收缴、砸毁!
  
  混乱的画面伴随着解说音冷酷的宣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因胡惟庸案,乾纲独断,雷霆万钧,废除已存二千余载之宰相制度!中书省永裁!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天下衙署,皆直接向皇帝负责!自此,皇权至高无上,再无掣肘!”
  
  画面再转,场景却让洪武十三年奉天殿内的朱元璋瞳孔骤缩!
  
  那是他无比熟悉的东宫书房!年轻的太子朱标,面容清癯温润,此刻却眉头紧锁,正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奏章文牍之中。
  
  烛火摇曳,映着他专注而疲惫的侧脸。他时而提笔在奏章上飞快批注,时而因棘手之事长叹一声,揉按着发胀的太阳穴。案头的灯火常常彻夜不熄,侍奉的太监悄声换了一茬又一茬。
  
  时光在光影中飞速流逝:洪武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
  
  朱标的鬓角悄然染上点点霜华,挺拔的脊背在经年累月的伏案中渐渐显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偻,清澈的眼眸深处沉淀下挥之不去的倦色。
  
  解说音带着一丝残酷的平静,如同宣读无可更改的判决:“然,宰相既废,天下机务,事无巨细,尽归宸衷。幸而,彼时太子朱标已然成年,仁厚明达,深孚众望。自洪武十三年始,直至洪武二十五年薨逝,整整十二年,太子朱标实际承担了绝大部分本应由宰相署理之繁剧职责!殚精竭虑,夙夜匪懈,为国事呕心沥血……终致其本属康健强韧之躯,在洪武二十四年巡视陕西、体察民情、处置边务归来后,积劳成疾,油尽灯枯,一病不起!”
  
  画面最终定格在病榻之上:朱标面容枯槁,气息微弱,眼神涣散地望着床顶,手中紧握的一份关于陕西屯田的奏章滑落在地……
  
  “标儿——!!!”
  
  奉天殿内,一声压抑到极致、仿佛从灵魂深处撕裂而出的悲鸣轰然炸响!
  
  朱元璋猛地从龙椅上弹起,高大的身躯如遭重击般剧烈一晃,若非双手死死抓住冰冷的御案边缘,几乎要栽倒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