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追杀太子朱瞻基
第187章 追杀太子朱瞻基 (第1/2页)洪熙元年五月的北京城,暮春的暖风里裹挟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腐朽气息。
紫禁城深处,乾清宫的龙榻上,洪熙皇帝朱高炽如同一盏即将熬尽的油灯。他肿胀的身躯深陷在明黄锦缎之中,每一次艰难的喘息都带动着厚重的胸膛起伏,发出破风箱般的嗬嗬声。
蜡黄的面庞上,一层细密的冷汗在烛光下泛着虚弱的油光,唯有那双深陷的眼眸,还固执地燃烧着最后一点焦灼的光芒,死死盯着殿门的方向——那是南京所在的方向,是他长子朱瞻基所在的方向。
“瞻……基……”破碎的气音从他干裂的唇间艰难挤出,带着一个父亲临终前未能见到爱子的无尽憾恨与忧惧。他枯瘦的手指无意识地抓挠着身下的锦褥,仿佛想抓住那远在千里之外、维系着大明国本的身影。
侍立榻前的杨荣、杨士奇、夏原吉,这几位朱高炽临终托孤的重臣,如同几尊沉默的石像。杨
荣紧抿着唇,花白的胡须微微颤动;杨士奇眼窝深陷,布满血丝的眼中是强压的悲痛;而掌管帝国钱粮、素以沉稳著称的户部尚书夏原吉,此刻宽大袍袖下的双手,也正死死攥紧,指节捏得发白。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药味和一种令人窒息的、山雨欲来的死寂。
“陛下……”夏原吉上前一步,声音低沉而嘶哑,俯身靠近龙榻。朱高炽浑浊的目光艰难地转向他,带着最后一丝希冀的询问。
夏原吉喉咙滚动了一下,避开那令人心碎的目光,用几乎只有两人能听到的气音,沉重地摇了摇头:“南京……尚无回音……”这简短的一句,如同最后的判决。
朱高炽眼中那点微弱的光芒骤然熄灭,被巨大的绝望和无力彻底吞噬。他喉咙里发出一声意义不明的呜咽,头颅重重地歪向一侧,最后一丝气息,带着对江山、对爱子无尽的牵挂与忧惧,彻底消散在乾清宫凝滞的空气里。
“陛下——!!!”压抑到极致的悲呼终于冲破了喉咙,杨士奇第一个扑倒在龙榻前,老泪纵横。
但这份悲痛只持续了短短一瞬。夏原吉猛地直起身,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悲痛瞬间被一种近乎冷酷的决绝所取代。他一把按住同样要扑上来的杨荣的肩膀,声音虽低,却带着斩钉截铁的力道,瞬间压过了悲声:“不能哭!此刻一哭,天下立乱!”
他目光如电,扫过悲痛欲绝的杨士奇和强忍悲愤的杨荣,声音压得更低,却字字如铁:“汉王在乐安,豺狼之性!赵王在彰德,亦非善类!太子远在南京,归途千里!此乃大明开国以来未有之危局!”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在另外两人心上。
“秘!必须秘不发丧!”夏原吉斩钉截铁,眼中闪烁着孤注一掷的光芒,“封锁宫门!自此刻起,乾清宫内外,只许进,不许出!妄传陛下龙驭上宾消息者,立斩!”
他看向杨荣,“廷益(杨荣字),你即刻拟旨!用陛下……用陛下病中口谕的名义,八百里加急!密令南京守备太监王景弘、襄城伯李隆!命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即刻护送太子殿下,星夜兼程,火速回京!记住,是密令!用内阁与司礼监最核心的印信!沿途驿站,换马不换人!”
杨荣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情绪,重重点头,立刻扑向一旁的御案,颤抖着手,却异常坚定地铺开黄绫,提笔蘸墨。笔锋落下,字字千钧,每一个笔画都仿佛承载着整个帝国的重量。
“还有!”夏原吉转向杨士奇,语速快如连珠,“东杨(杨士奇),京营九门!立刻传令戒严!没有我内阁与五军都督府联署的手令,九门提督以下,胆敢调动一兵一卒者——斩!宫禁宿卫,全部换成我们信得过的人!从此刻起,陛下……陛下只是龙体违和,需要静养,概不见外臣!”
他的目光锐利如刀,“尤其是汉王、赵王府在京的眼线……一个,都不能让他们嗅到半点风声!”
沉重的殿门被无声地推开一条缝隙,司礼监掌印大太监范弘那张惨白如纸、却同样写满决绝的脸出现在门口。他身后跟着几个心腹小太监,如同幽灵般闪入。
夏原吉将杨荣刚刚用火漆密封好的密令,连同调兵符令,重重地拍在范弘手中:“范公公,此乃国本存续之命脉!交给你了!用最快的路,最可靠的人!若有闪失……你我皆是千古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