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东厂立,老朱震怒
第200章 东厂立,老朱震怒 (第2/2页)当“构陷忠良”四个字出现时,画面陡然定格在一个触目惊心的名字上——
【永乐十三年,内阁大学士解缙,遭构陷,冻毙于诏狱雪地之中!】
“解缙”这个名字,洪武君臣并不陌生,那是名满天下的才子!天幕竟揭示他死于锦衣卫指挥使与皇子的联手构陷?!
“混账东西!”一声雷霆般的怒吼猛然炸响!朱元璋霍然从龙椅上站起,怒发冲冠,双目赤红,如同被激怒的雄狮!
他蒲扇般的大手狠狠拍在御案之上,震得笔架砚台一阵乱跳!“咱的刀!咱亲手打造的刀!”
他指着天幕上那“纪纲”的名字,声音因为极致的愤怒而微微颤抖,“竟敢噬主?!竟敢勾结皇子,残害朝廷栋梁?!谁给他的狗胆!老四!你养的好狗!”
老朱的愤怒如同实质的火焰,席卷整个广场。勋贵们噤若寒蝉,冷汗涔涔而下。
他们看着天幕上那飞鱼服的身影,仿佛看到了未来悬在自己家族头顶的利刃。这把天子之剑,不仅能砍向敌人,竟也能反噬主人!锦衣卫失控的阴影,沉甸甸地压在了每个人的心头。
朱元璋的怒吼还在殿前回荡,天幕的血色却并未褪去,反而变得更加幽暗诡谲。那象征锦衣卫的飞鱼服影像旁,悄然浮现出另一道影子——服饰华丽却透着一股阴柔之气,面白无须,眼神低垂却暗藏锋芒。
文字带着一种冰冷的揭示感继续流淌:
【锦衣卫权势滔天,渐成尾大不掉之势。其成员多选自世袭军户,尤以勋贵子弟充任核心。永乐大帝雄才大略,却日益警觉:这把‘天子之剑’,其根须已深深扎入勋贵集团,其锋芒,竟隐隐有不受掌控之危!】
看到“勋贵子弟”和“不受掌控”几个字,朱元璋赤红的眼中厉色更盛,胸膛剧烈起伏。阶下的冯胜、王弼等人更是脸色煞白,连呼吸都快要停滞。完了!未来的皇帝连勋贵子弟组成的锦衣卫都不信了!那勋贵们的下场……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压抑中,天幕揭开了更令人头皮发麻的篇章:
【为制衡失控的锦衣卫,重铸一把绝对忠诚、只系于皇帝一身的利刃,永乐十八年,一道震惊朝野的旨意自深宫发出——】
天幕之上,三个阴森的大字伴随着一个宫门深锁、宦官身影幢幢的画面轰然显现:【东缉事厂!】
【东厂!虽初创时仅寥寥数十员额,然其成员,皆由内官监太监充任!提督东厂者,必为皇帝最亲信之司礼监大太监!】
“太监?!”
“东缉事厂?!”
“全是……没根的东西?!”
奉天殿前,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文官们惊骇地瞪大了眼,勋贵们更是如遭雷击,难以置信!
“轰!”朱元璋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顶门,眼前猛地一黑!他身体晃了晃,旁边的马皇后惊呼一声“重八!”,急忙伸手欲扶。但朱元璋硬生生挺住了,他猛地一把推开马皇后的手,那动作带着前所未有的暴怒和……一丝惊惶!
“太监干政!!!”朱元璋的声音如同受伤的野兽在咆哮,嘶哑、愤怒,更带着一种被深深冒犯的恐惧!
他读书不多,但汉末十常侍祸乱朝纲、唐末宦官废立天子的惨烈景象,如同烙印般刻在他的骨髓里!他对太监的防备,甚至远超过对外戚和后宫的忌惮!他立下“内臣不得干政”的铁律,视为不可逾越的祖训!
“老四!你干啥咧!!”朱元璋目眦欲裂,死死盯着天幕,仿佛要穿透时空,揪住那个未来儿子的衣领质问,“难道到了永乐十八年,你连自己的亲儿子(指汉王勾结锦衣卫)、连那些勋贵、连你一手提拔的文臣,全都信不过了吗?!竟要倚仗这些……这些没根的东西?!你疯了吗!!”
暴怒的吼声在空旷的殿前回荡,群臣匍匐,无人敢应。就在这极致的愤怒中,朱元璋的脑海中,却如同闪电般划过两个名字——郑和!王景弘!
那个七下西洋,统帅数万舟师、扬威异域的郑和!还有那个名字与自己身边随侍大太监王景弘(王五十九)一模一样的航海太监!能够指挥如此庞大的舰队,能够代表大明出使万邦的,不是朝廷重臣,而是……太监!
“难道……难道……”朱元璋的咆哮戛然而止,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喉咙。他高大的身躯僵立在丹陛之上,暴怒的神情凝固在脸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茫然、困惑和……一丝冰冷的动摇。
就在这一瞬间,一个极其可怕、却又带着某种诡异合理性的念头,如同毒蛇般钻入了他这位开国雄主的心底:
这些阉人,无家无室,无根无后,一身富贵荣辱皆系于皇权……似乎,真的比那些盘根错节的勋贵、那些清流党争的文臣、那些血脉相连却可能觊觎皇位的宗室……更值得皇帝信任?至少……他们背叛的代价和可能性,似乎更低?
“只是……这些没根的东西……真能可靠吗?”朱元璋喃喃自语,声音干涩沙哑,充满了自我怀疑的巨大痛苦。
他刚才还在为老四任用太监而暴怒欲狂,此刻,那坚如磐石的信念,竟被自己脑海中这个可怕的“明悟”撕开了一道深深的裂缝!
奉天殿前,死寂无声。唯有天幕上“东缉事厂”四个阴森大字,散发着幽幽冷光,映照着洪武大帝脸上那从未有过的惊疑与动摇。
太监干政的幽灵,已被天幕释放,正狞笑着,在洪武十三年的时空里投下第一道浓重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