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荒唐撤军踏入死地
第211章 荒唐撤军踏入死地 (第2/2页)天幕的时间标识冷酷地跳动着。在无数洪武君臣焦灼、愤怒、绝望的目光注视下,那支疲惫不堪、士气低落的庞大军队,在宣府外围无谓地折腾了数日后,终于在八月初十,如同被驱赶的羊群,涌入了宣府城。
然而,安稳只是假象。
几乎是明军进入宣府的同时,天幕的视角猛地拉高、扩大!
只见宣府东南方向,一支剽悍的瓦剌骑兵如同黑色的旋风,卷起漫天烟尘,已然抵达距离宣府仅六十里的鸡鸣山!为首大将伯颜帖木儿的旗帜清晰可见!这支敌军,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狠狠地插在了明军继续东撤的咽喉要道上!
更令人心胆俱裂的是,在明军的来路——西北方向,更大的烟尘遮天蔽日!那是也先亲率的主力,正如同嗅到血腥味的狼群,高速扑来!天幕清晰地用巨大的箭头标示出瓦剌两支大军的运动轨迹——一个巨大的、致命的钳形包围圈,正在宣府以南迅速合拢!
“完了!”奉天殿前,有文官绝望地闭上了眼睛,发出哀鸣。
画面急转直下。年轻的皇帝和那个罪魁祸首王振显然也慌了神。他们一面仓促派出部队迎击瓦剌追兵,一面慌不择路地命令大军离开宣府,试图向南绕行,避开瓦剌的锋芒。
天幕残酷地记录下接踵而至的惨败:
【恭顺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率部断后,迎战也先铁骑,大败,士卒死伤殆尽,兄弟二人双双战殁!】
画面中,象征明军的红色光点大片大片地熄灭,两员大将的将旗轰然倒下。
【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率三万骑兵增援,误入瓦剌埋伏圈,全军覆没,朱勇、薛绶战死!】
三万骑兵,如同被投入熔炉的雪花,瞬间消失在天幕的地图上,只留下象征死亡和焦土的暗斑。
“废物!都是废物!”朱元璋捶打着龙椅扶手,声音嘶哑,充满了无力回天的悲愤。吴家兄弟是忠勇之将,朱勇虽老迈无能,但三万精骑啊!就这么轻飘飘地葬送了!他心痛得几乎无法呼吸,这都是他洪武、、永乐两朝积攒下来的家底!是无数将士血战打下的根基!
更令人窒息的操作还在后面。驻守鸡鸣山的伯颜帖木儿部,在歼灭朱勇援军后,面对再次派出的明军“迎击”部队,竟然狡猾地选择了“不敌”,佯装败退,向北缓缓“撤退”!
天幕适时给出注释:
【伯颜帖木儿佯败北撤,诱使明军脱离宣府坚城,深入其预设之包围圈。】
“陷阱!赤裸裸的陷阱!”蓝玉猛地踏前一步,指着天幕上那看似“退却”的瓦剌骑兵,声音如同九幽寒冰,“朱勇那蠢货把援兵送光了,现在瓦剌这帮狼崽子开始下饵了!佯败诱敌,这是草原上最老套也最有效的把戏!后世这帮废物点心,连这都看不出来?!那王振和皇帝是猪脑子吗?!”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天幕的视角紧紧追随着那支代表着皇帝和中枢的、在混乱中仓皇南绕的明军主力。他们如同惊弓之鸟,在瓦剌骑兵若即若离的“驱赶”和“引诱”下,跌跌撞撞地行进。
终于,时间定格在:八月十三日。
地点:土木堡。
画面中,土木堡的轮廓在黄昏的余晖中显得荒凉而单薄。
而就在它东南方不远,一座城墙高耸、显然更具防御力的城池轮廓清晰可见——怀来城!距离仅二十里!随行的文武官员,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和急迫,纷纷指向怀来城的方向,显然在力谏皇帝立刻入城据守。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代表王振的那片光影再次晃动起来。他似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然后……指向了土木堡!
天幕文字如同冰冷的丧钟,敲响了最终结局:
【王振惦记其未跟上之千余辆私人辎重车,决意夜宿土木堡。】
“畜生——!!!”朱棣的怒吼和朱元璋的咆哮,几乎同时在应天府的两处响起,充满了无边的绝望和狂怒!
就在这令人窒息、血脉偾张的绝望顶点,整个天幕的画面骤然一暗!
随即,八个巨大、猩红、如同淋漓鲜血铸就的魏碑大字,带着毁天灭地的冲击力,轰然占据了整个天幕,深深地烙印在洪武十三年每一个仰望天空之人的视网膜上,烙印在他们的灵魂深处:
【大明精锐葬身之地】
奉天殿前,死一般的寂静。
朱元璋踉跄一步,死死抓住龙椅扶手才没有倒下,他看着那八个血字,眼前仿佛已经看到了尸山血海,看到了帝国支柱的崩塌,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徐达痛苦地闭上了眼睛,这位百战名帅,身躯竟微微佝偻。
年轻的燕王朱棣目眦欲裂,死死盯着那血红的“葬身之地”,胸膛剧烈起伏,一口钢牙几乎咬碎。
蓝玉则如同被激怒的凶兽,周身散发着骇人的戾气。
他们几乎同时从齿缝间挤出的声音仿佛来自地狱:“几十万儿郎……就要被那阉狗和蠢皇帝……活活喂了豺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