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午门血案,臣子之怒!
第218章 午门血案,臣子之怒! (第2/2页)他的左手,则缓缓地、如同抚摸情人般,抚过腰间玉带上悬挂的那柄鲨鱼皮鞘、金吞口的佩刀刀柄。指尖感受着那冰冷坚硬、象征着无上皇权的触感。
“呵呵……”一声极低、极轻、几乎微不可闻的冷笑,从朱元璋的鼻腔里哼出。
他看到了什么?看到了那些臣子围殴马顺、王山的疯狂吗?是,但更深层的东西,像毒蛇一样噬咬着他的帝王之心。
这哪里仅仅是在打两个阉党爪牙?这分明是在打他朱家的脸!是在打那个站在王振身后、宠信奸佞、导致土木堡惨败、自己被俘的皇帝朱祁镇的脸!更是对皇权尊严赤裸裸的践踏和挑战!
一股冰冷的戾气在他胸中翻涌。若是在他的洪武朝,谁敢如此?午门之外,早已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然而,这股戾气只升腾了一瞬,便被更深的疲惫和一种近乎自嘲的清醒压了下去。
他朱元璋可以给儿子朱标、给孙子朱允炆留下一个“拔光了刺的槐树条”——一个看似温和无害的朝廷架构,削掉藩王的爪牙,压制勋贵的野心。但是……他终究无法将这柄名为“皇权”的刀彻底磨平!
刀,终究是刀。落在雄主手中,如他朱元璋,如天幕里那个未来的“永乐大帝”朱棣,便是震慑天下、披荆斩棘的利器,是皇权最坚实的屏障。
但若落在庸主、昏君手中,如朱允炆,如这个被俘的朱祁镇,这柄锋利的刀,非但不能护主,反而会反噬自身,被他人轻易夺去,甚至……反过来割伤执刀者自己!
王振的权柄从何而来?锦衣卫的凶焰因谁而起?不就是那把“刀”被昏聩的皇帝亲手递出去的吗?午门外的血,看似是阉党之血,实则源头,是皇帝的无能!是皇权的失控!
朱元璋的目光,如同冰冷的探针,缓缓扫过阶下肃立的文武群臣。最终,那深邃无比、仿佛看透了过去与未来的目光,在同样面色凝重、眼神复杂的朱棣脸上,停留了极其短暂的一瞬。
朱元璋那冰冷的目光扫过,如同无形的寒流席卷了整个奉天殿。
阶下,那些跟随朱元璋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开国勋贵们——魏国公徐达、长兴侯耿炳文、定远侯王弼,甚至包括刚刚经历了“小黑屋”敲打、桀骜之气稍敛的蓝玉——此刻全都如同被施了定身法。
他们的内心,早已随着天幕中群臣围殴马顺、王山的画面而掀起了滔天巨浪!
痛快!太痛快了!尤其是看到那个飞扬跋扈、象征着皇帝鹰犬的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被打成一滩烂泥,一股压抑了许久的、源自对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中锦衣卫罗织罪名、肆意构陷的恐惧与憎恨,几乎要冲破胸膛,化为一声响彻云霄的“打得好”!
徐达的拳头在袖中悄然握紧,指节发白。耿炳文嘴角的肌肉微微抽动了一下,似乎想笑,又强行压下。王弼眼中闪过一丝快意,但随即垂下眼帘。
然而,没有一个人敢出声。甚至连呼吸都刻意放轻了。
因为那两位“始作俑者”——一手缔造了大明特务政治根基的太祖朱元璋,以及未来将锦衣卫、东厂推向权力巅峰的永乐大帝朱棣——此刻就高踞于奉天殿内,如同两座沉默的火山。
朱元璋那抚刀的动作,那冰冷如实质的目光,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们:妄议“厂卫”,便是妄议皇权本身!
蓝玉站在武将队列的前端,头颅微垂,仿佛在专注地看着脚下光洁的金砖。但他那宽大的袍袖下,指甲已经深深地、狠狠地抠进了掌心!一丝细微的、带着铁锈味的温热,悄然渗出。
天幕上马顺血肉模糊的尸体,与他脑海中那些被锦衣卫构陷、屈打成招、最终满门抄斩的袍泽身影重叠在一起。
那股汹涌的恨意和复仇般的快感,如同岩浆在他血管里奔流,烧得他浑身颤抖!他想放声大笑,想振臂高呼!但他不能。他甚至不敢让一丝一毫的异样情绪泄露在脸上。
刚刚那场“小黑屋”里的“谈心”,朱元璋那双仿佛能洞穿灵魂的眼睛,还有那句轻飘飘却重逾千钧的“凉国公,好自为之”,如同最坚固的枷锁,死死地扼住了他的喉咙,压弯了他的脊梁。
他只能死死地咬着牙,用指甲刺破掌心的剧痛,来提醒自己保持清醒,保持沉默。脸上的肌肉绷得如同岩石,只有太阳穴在突突地狂跳。
整个奉天殿,陷入一种极度压抑的死寂。
天幕上,于谦正扶着惊魂未定的朱祁钰,宣布着对“忠义之臣”的赦免。
而洪武的殿堂内,只有朱元璋指节叩击龙椅的“笃笃”声,如同敲打在每个人紧绷的神经上,余音袅袅,带着血腥与权力的冰冷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