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15 更大的舞台(序章完)
序章15 更大的舞台(序章完) (第2/2页)那句话是:我乃曹家姑爷,替天子(曹髦)还你一份人情。
很显然,天龙人圈子里面,都是知道规矩的。
石崇窃取别人的功劳与声望,可以骗过一些人,沽名钓誉。但是圈子里的顶级天龙人,对于事实都是非常看重的。
他们可以装傻,却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
今日石守信的婚礼,规模之大,来人之多,地位之高,完全不符合他所处的身份阶层。
这些人究竟是在给石苞和李胤面子,还是因为当初石守信的壮举而捧场,已经无从探究。
但石守信知道,他已经是天龙人圈子里面的人物了,虽然本身还不算是天龙人。
总之,绝对是地地道道的统治阶级无疑。
自此,石守信脱离了田间劳作,脱离了命运被人随意宰割的境地。
待婚宴散去,宾客们离开后。石守信与李婉迫不及待的抱在一起,二人滚到床上,忘情的亲吻着对方。
他们再也不必藏着掖着,可以彻底融合在一起了。自此以后不会再分离,他们在一起的时间,还有很长很长。
……
正当石守信的婚礼在进行的时候,洛阳城中某处宅院,却是被禁军围了个水泄不通。
贾充骑在马上,看着赤膊上身,站在院落内大堂房顶上的成济手舞足蹈如惊弓之鸟,他脸上不由得露出冷笑。
这个傻子,一直在等司马昭给他加官进爵,没想到等了几个月,也没能等来升迁的命令。
正当成济心中不忿,埋怨司马昭有功不赏的时候,正当百官们都快要忘记成济杀了曹髦的时候,随着郭太后的“遗书自爆”,司马昭决定断尾求生。
杀成济兄弟,及三族所有成员。
一个不留!
这多少能挽回一点司马昭的个人声誉。
无须审判,无须走程序,禁军直接冲入成济兄弟的宅院,见人就杀。
没有任何法外开恩!
成家的老人,青壮,妇孺,孩童,甚至襁褓中的婴儿,都一个不留!
唯有足够多的鲜血,可以洗涤罪恶。
天子之恩,今日得偿,石守信夫妇在洞房内抵死缠绵,为天子伴驾的勇士名利双收,美人在怀。
然而同样在这一天。
天子之仇,亦是得报,成济在房顶上躲避着围剿他的禁军,家族被灭,遗臭万年。
“司马昭!你不得好死!你们司马氏全都不得好死,以后断子绝孙!
贾充,你也不得好死,你也会断子绝孙!”
光着上身的成济,对着下面手持弓弩的禁军叫骂着。
贾充一言不发,对着左右侍从挥了挥手。
他从来没有兴趣跟将死之人说废话。
堂屋下面的禁军纷纷向上抛射箭矢。成济左躲右闪,魁梧的身躯居然异常灵活。但因为箭矢太多了,他终究是被射成了浑身血洞的刺猬,最后从屋顶掉落在地上,死得不能再死。
禁军们并未放过他,有人上前一刀将成济斩首,然后提着血淋淋的头颅,去找贾充复命。
杀人当然不能就这么杀了,总得有个手续,就算可以先上车,补票的程序依旧是不能漏掉。
很快,新天子曹奂下旨,处死成济兄弟及三族,曹髦的事情,到这里就已经翻篇了。
曹髦这位天子身死,郭太后间接被气死,司马昭失去了篡位的机会,只能说这一波是一个多输的结局。
不过在曹髦看来,多输好过单赢,只要司马氏输,那就等于是他间接赢了。
随着这些事情尘埃落定,魏国的政局进入了平静期。
为了取代那些受过曹氏恩惠的旧臣,司马昭大肆提拔亲信,并在民间招募有才华的新人。朝廷内部的换血速度加快,一大批有真才实干的新面孔出现在高位。
比如张华,就是司马昭近期提拔起来的一位出色才俊。
石守信的婚后生活很是美满,像是被泡在蜜罐子里的李婉很快就怀孕了,第二年产下一子,起名为石悦。
而妾室杨茜则产下一女,起名为石靓。可惜两年后洛阳大疫,杨茜身子弱,没能熬过这场瘟疫。
不过除此以外,石守信的仕途倒还算顺利。
大概是因为娶了大将军府中“人力资源总监”的女儿,或者是自身能写会算还会画图,也可能是勤于办事兼能说会道,加之理科和算学功底扎实。
反正有人罩着的石守信很快就在少府诸多底层官吏中脱颖而出,两年内小升了三级。
羊祜预测的打压并未发生,可能是郭太后那封遗书真的伤司马昭太深了,以至于这位大将军如今办什么事情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引起什么非议,自然是不可能来找石守信这个小卡拉米的晦气。
石守信在少府中当了一个月的抄写员、绘图员之后,他就因为“技艺高超”,当上了从九品的诸冶典事。虽然是芝麻大点小官,却是办正经事,而且带正式编制的。
用石守信可以理解的话来说,这个职务就类似于农业及兵器工业研究所的某研究课题组的组长。
职责是专门负责研究新农具,新兵器,羊祜乐见其成,甚至非常支持。
羊祜孤身无儿无女,夫人夏侯氏在老家由羊氏家族过继来的子嗣赡养,自己则是孤身居住在洛阳城。羊祜除了平日里打打猎外,就是在书房里看看书,日子过得很无聊。
石守信经常和羊祜走动,二人既是同僚在一个衙门办公,又亦师亦友,经常在书房内讨论各种话题。从玄学到边镇边防,再到胡人内迁,以及治理地方。
除了下三路的那些破烂事不聊以外,其他几乎是什么都聊。
羊祜博闻强记,非常健谈,目光深远,让石守信非常佩服,并且引为榜样加以学习。
这一来二去的,石守信便时常在羊祜家宅院留宿,二人秉烛夜谈。
连羊氏家中下仆都没把他当外人。
时间一晃两年过去了,这两年当中,朝廷居然无事发生!平静得令人不敢相信!
只是在这平静背后,是蚂蚁搬家一般的物资调度。大量粮草与军械,不动声色的向关中转移。
朝中时不时就有关于讨伐蜀国的奏折被某个大臣丢出来,又石沉大海一般消失。
战争的阴云,在一点点的靠近。速度虽然很慢,但却从未有过停歇。
(序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