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投军
029投军 (第1/2页)渭北,五陵原,汉高祖长陵县。
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的时候,激昂的鼓声荡漾开来,向全城百姓报晓。
夫蒙祯草草吃了一个胡饼,随后告别妻子离家投军去了。
他不怕死。
贱命一条,如今活到四十多岁,已经够本了。
怕的是死得不值。
夫蒙祯与妻子育有三子,长子死于杏城,不知是战死,还是投降后被坑杀,所以朝廷没有发下任何抚恤。
这在夫蒙祯看来,便是死得不值。
次子夫蒙何渊在姚恢败亡后,向姚绍投降,后来又归顺刘裕,被编入了王镇恶的新军。
昨日夫蒙何渊回家探亲,提及刘义真的种种,都让夫蒙祯深感那位少年将军与寻常的贵人不同。
只要刘义真信守承诺,善待阵亡将士的遗孤,夫蒙祯自然也愿意重返战场,与赫连勃勃拼命。
道理很浅显,但这可是魏晋南北朝,权贵们的下限之低让人瞠目结舌。
南梁武陵王萧纪在与兄弟萧绎争夺皇位的战斗中,曾拿出金饼激励将士,等到将士们得胜归营后,萧纪又舍不得这些金饼,食言而肥,于是军心涣散,军队一触即溃,萧纪自己也被敌人一矛刺死。
然而,这位看似愚不可及的南梁藩王却并非无能之辈。
萧纪治理蜀地多年,政绩昭著,朝野称贤,深受士民爱戴,在他死后,甚至有百姓捐建武陵寺用以纪念这位贤王。
所谓贤王,尚且能干出这种蠢事,大环境就是如此。九品中正制下的魏晋南北朝,士族无论愚贤,皆可为官,因此不用内卷。
说到底,这是一个比下限的年代。
刘义真认为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但在那些不恤百姓、士卒的权贵对比下,属实难能可贵,就差在脑门上刻下一个贤字。
夫蒙祯走后,不久,夫蒙何素便叫嚷道:“阿娘,快替孩儿松绑,孩儿要如厕。”
儿子大了,哪怕是亲生母亲也要避嫌,夫蒙氏只得替他解开绳索。
哪知夫蒙何素逮着机会,夺门而出,夫蒙氏赶紧追了上去:“儿啊!快回来!”
但夫蒙何素头也不回:“阿娘,等着孩儿衣锦还家。”
夫蒙何素脚力轻健,夫蒙氏一个年过四旬的妇人如何追得上他。
眼瞅着一溜烟就跑没影了。
夫蒙何素来到与同伴们约定的地点,果然,没有人爽约,有些是舍不下脸面,既然答应了,就不能食言,有些则是和夫蒙何素一样,期待着能够挣取富贵。
“人都齐了,如今渭南有三座军营,我们该往哪去?”有人问道。
夫蒙何素对这个问题嗤之以鼻:“征虏将军(王镇恶)是忠武侯(王猛)的后嗣,军中皆为北人,我们不投他,难道还去投沈田子、傅弘之。”
众人深以为然,于是结伴朝着王镇恶的军营走去。
一路上,他们遇到了许多有着相同目的的安定同乡,来到王镇恶的营寨时,辕门外,早已聚了许多人。
夫蒙何素粗略一数,竟有千人,甚至还有三五成群的队伍络绎不绝地往这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