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桂阳公之德
037桂阳公之德 (第2/2页)“当然是真的!”荔非灵越笑道:“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人认识鹑觚县(甘肃灵台县邵寨原)的侯力建。”
“侯力家的三郎?”
“对!就是他,侯力健追击溃兵的时候,不慎让人砍了条胳膊,如今在家养伤,往后每年都会有养济院的人往他家送粮送布。”
荔非灵越话音刚落,夫蒙何素笑道:“不仅如此,桂阳公准备在长安开办公学,阵亡将士的子嗣皆可跟着公学里的先生、教习们读书习武,像侯力健这种落下残疾的,也可以推荐一人入学,不过,据传闻说他还因为这件事与父母争吵过。”
“这是何故?”
夫蒙何素解释道:“侯力健只有一子,尚在襁褓,父母就想让侯力健举荐年长的侄儿入学,侯力健不从,非得给自家小子留着。”
荔非灵越忍不住吐槽:“谁不知道入了公学,将来自有一份前程,这个名额是侯力健用自己一条胳膊换来的,当然要留给儿子,要是我遇到了这种事情,我也不答应!”
在场之人深有同感,侄子再亲,终究也是别人的儿子,哪能比得上自己的亲骨肉。
大家还在聊侯力健呢,突然有人一跺脚,气急败坏道:“小婢养的赫连勃勃,怎么还不南下!”
众人哄笑。
怯战?厌战?不存在的。
立功有重赏,伤残有保障,遗孤有前程,只要做到这三点,军士自会闻战而喜。
刘义真当然知道此举会对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但他没得选,必须激励将士打赢这一仗。
当然,效果也是显著的,当这七千骑卒回到刘回堡,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如实相告以后,留守的二万三千将士已然归心。
自此,王镇恶的三万新军算是脱胎换骨。
他们再也不是一群心思各异的降卒,这是一支不缺战争历练,又被提振起了心气的精锐。
不久,王镇恶带着兄弟们巡营,发现将士们士气高昂。
王镇恶戏谑道:“弟不过离营数日,留守将士竟有如此面貌,阿兄御军有道,弟当禀明桂阳公,为阿兄表功。”
王基却有自知之明,他感慨道:“此非为兄之功,实赖桂阳公之德。”
王镇恶当天就派哨骑快马返回长安,向刘义真回禀刘回堡大营的情况。
夜间,刘义真便知晓了留守将士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哪怕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喜不自胜。
如今麾下众志成城,他又何惧赫连勃勃。
与此同时,赫连璝正向叱干罗引抱怨:“自古以来,天子亲征,都会留太子监国,如今父王命我随军南下,却让赫连伦留守安定,分明是担心我在他走后,趁机占据安定叛乱,所以把我带在身边。”
经过三天的军事准备,赫连勃勃调集了大批粮草、牲畜,明日就将督率七万步骑南下,他对两个儿子做出的安排,却让赫连璝为此寒心。
叱干罗引宽慰道:“大军在外,王驾若有闪失,众将士必定拥立太子为天王,届时太子回师,只凭赫连伦的弱兵,又如何能够阻挡。”
赫连璝也想到了这一点,他沉声道:“但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