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沈庆之
043沈庆之 (第1/2页)沈庆之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探亲,他的兄长沈敞之是赵伦之幕府的一名参军,兄弟不相见已有多年。
另一个目的,便是想要在襄阳谋个前程。
沈庆之年少时曾跟随宗族抵御孙恩、卢循的乱军,以勇武闻名,但在孙恩、卢循之乱被彻底平定后,沈庆之选择了留在家乡耕作,以勤苦立身。
眼见自己都三十二岁了,仍然一事无成,沈庆之终于坐不住了,辞别妻儿,独自来了南雍州。
“弘先!”
尽管夜晚视线不好,但借着渡口的火光,沈敞之一眼就看到了自家兄弟头顶的狐皮帽子。
原来,沈庆之患有头风病,脑袋受不得风寒,所以常年戴着帽子。
虽说阔别多年,沈庆之却不会忘了兄长的声音,他惊喜地循声望去,灯火阑珊处,不是沈敞之又能是谁。
“阿兄!”
兄弟二人激动相拥,时隔七年再见面,自然有千言万语想要说,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
他们相互打量着,对比记忆中与如今的变化,许久,沈敞之感慨道:“阿弟可算想通了,如此本领,岂可埋没于山林。”
沈敞之在赵伦之的幕府许多年,也算见过些世面,沈田子、傅弘之就曾在赵伦之的帐下听用,沈敞之与二人有过接触,在他看来,论及才能,自家兄弟绝不在沈、傅之下。
“此番,却要劳烦阿兄举荐。”
沈家兄弟出自吴兴沈氏,与沈田子是同族,但他们这一支在宗族内没什么地位,父祖皆名位不显。
沈庆之如今年过三旬,也不知道自己还有几年可活,当然不愿意在江东做个小吏。
要想有个高起点,就得背井离乡,让兄长将自己举荐给后将军赵伦之。
这位可是刘裕的亲舅舅。
在古代,舅甥是比叔侄更亲密的关系,甚至对很多人来说,舅舅比亲兄弟更可信。
如果舅舅与母亲是同胞兄妹、姐弟,那么舅甥之间,必定存在血缘关系,且没有利益纠纷。
通常情况下,舅舅不可能抢占外甥的家产,外甥也不可能觊觎舅舅的家产,哪怕双方有一家绝户,也自有父系宗族把遗产收回去,或者找个小孩过继,合法的继承遗产。
而叔侄、兄弟之间,有极小的概率并不具有血缘关系,且存在财产继承关系。
所以古人才说娘亲舅大。
沈庆之同样对自己的才能满怀信心,他坚信,只要兄长将他引荐给赵伦之,他就一定能够引起对方的重视,从此扶摇直上。
然而,沈敞之却摇头道:“起初,我也是计划向后将军举荐阿弟,但关中有事,如今情况不同了。”
沈庆之自江东而来,刚刚下船,当然听得一头雾水,连忙问道:“究竟是何事?”
“先上马车,我让人在驿舍准备了酒菜,我们上车再说。”
襄阳在夜里关了城门,沈敞之只是一名参军,不像刘义真有那么大的权力,可以在夜里把马晟等人放出城,沈敞之肯定叫不开襄阳城门,只能在城外的驿舍住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