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章 收复山东全境
第 66章 收复山东全境 (第2/2页)将近两个团的损失,让向北心疼不已。
在天津的华北司令官藤井太郎大将,此刻正端坐在他略显阴暗的办公室里,他的脸色异常难看,就像被一层铁青的阴影所笼罩着。
他的手中紧握着那张薄薄的电报,仿佛那是他生命的最后催命符。
但实际上,这张电报所记录的内容却让他感到无比沉重和绝望——南下3个甲级师团已经全军覆没,玉碎了!
整整三个甲种师团啊,那可是日本陆军的精锐部队,如今却连一个帝国勇士都没能撤回来。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藤井太郎作为华北司令官。
不仅失去了大量的兵力,更重要的是,他将如何面对天皇的质问和责难?
一想到这里,藤井太郎的额头就开始冒出冷汗,他的手也不自觉地颤抖起来。
他深知,以这样的惨败,他无论如何也无法向天皇交代。
或许,剖腹谢罪是他唯一的出路了……
然而,现实却容不得他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这些。
目前平津地区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大约还有三万日军驻守在这里,但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却与日俱增。
轰炸机只有区区一百五十架,战斗机更是只有四十五架,这样的兵力和装备,要想守住平津地区,已经很艰难,
可是,藤井太郎又能怎么办呢?他不敢瞒报战况,当这个消息传到日本内阁时,整个内阁都陷入了一片哗然。
这无疑是日本在华国遭受过的最大一次失利,对于日本的战争局势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为了挽回败局,日本政府不得不紧急从东北和国内调集兵力增援平津地区。
与此同时,这一举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部战区的压力,使得其他地区的国军,面对日军能够稍稍喘口气。
随着山东地区激烈的战斗落下帷幕,同盟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掌控了整个山东。
光是缴获的重炮就有500多门,稍微维修一下就能重返战场,
这一胜利不仅巩固了同盟军在华北地区的战略地位,更为他们进一步北上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同盟军与日军在山东和河北的省界线上形成对峙局面,双方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异常。
同盟军士气高昂,渴望乘胜追击,一举攻入东北地区,将日军逐出这片广袤的土地。
然而,现实却让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兵力有限。
尽管在山东的战斗中取得了辉煌战果,但同盟军的兵力毕竟有限,不打算大规模的全面进攻。
因此,他们只能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稳扎稳打,逐步向北推进。
在这种情况下,同盟军的指挥官向北展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
他深知日军在城市攻防战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攻城战往往会导致大量建筑被摧毁,无辜百姓伤亡惨重。
因此,他更倾向于将日军引诱到开阔的平原地带,利用自身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对日军进行逐步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