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能臣干吏当如陈三元
第238章 能臣干吏当如陈三元 (第2/2页)要不是需回京复命,他都想再多待些日子,好好享受这等高人一等的好日子。
以至于临走陈砚挽留时,他险些想再留几日。
好在还有陈砚送的木匣子,能稍稍安抚他的离别愁绪。
就连陈砚不能下山送他,他也觉得情有可原。
待下了山,夏公公打开木匣子一看,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八个银锭子,足足四百两!
即便是在京里都少有人会塞如此多银两给他,何况这还是在南山。
一想到陈砚和那些百姓所过的苦日子,夏公公便感慨:“陈大人有心了。”
日夜兼程赶回京,面见天子时便将陈砚所住房屋如何残破,每日吃食如何难以下咽好一番添油加醋。
如此还不算,竟连陈砚喝醉时与他所说的重重危机尽数禀告。
听闻此言,永安帝良久未语。
末了,他方才道:“陈三元可有让你带信给朕?”
自是没有的,不过夏公公很会找补:“陈大人多番询问陛下龙体,听闻陛下圣安,便再无多言。”
永安帝摆摆手,挥退了夏公公,这才与一旁伺候的汪如海道:“他那般艰难,怎的也不给朕诉诉苦?”
汪如海笑着道:“陈三元去那地就是为君父分忧,又如何会事事烦扰陛下。”
永安帝便道:“能臣干吏当如陈三元。”
这实在是极大的夸赞了,汪如海趁机道:“陈三元虽被封团练大使,终究是无钱粮,怕也是难。”
“他在各家化缘得来的那二十多万两银子如今还剩一多半,够他养上千民兵了。能化缘一回,便能化缘两回三回。”
与之相比,还是授兵权要紧。
汪如海心里琢磨,原来陛下指望陈大人一直要饭呐……
陈三元往后之路任重而道远呐……
任重而道远的陈三元此时已从灾民中挑出一百名青壮为民兵,并每个月给一两白银的军饷。
将夏公公一送走,陈砚就将募兵消息放出了。
整个团建村都沸腾了,青壮们纷纷找到陈砚想要当民兵。
在大梁,民兵因平时种地,朝廷并不发军饷。
可陈大人发,还一个月发一两!
这军饷比千户所的士兵们都不差了。
如此多军饷,不仅能养家糊口,还能与家人在一处,更要紧的是还可开荒种地。
这不比那些外出当海寇的人强多了?
那些海寇出去拼命,一年也就能给家里送个一二两银子回来。
陈砚便召集所有人,将他的征兵条件说了,简单概括,就是:一、年纪超过三十的不要;二、手短脚短者不要;三、眼神不定者不要;四、无胆气者不要。
换言之,要体型高大,身体强壮,老实不畏死的人。
他陈砚虽矮,照样喜欢高大的士兵。
前三个条件很容易就可将人选出,轮到最后一个也简单,就让所有人站成一排,双手捧着一块成人手掌大小的石块,高举过头顶,由陈老虎拉弓射石头;凡是躲避者,或提早退出者不要。
如此一番严苛选择,就有了这一百人。
一百人按照陈砚的要求站成横十竖十的方队,陈砚再让他们在日头底下站了整整半个时辰,方才算是彻底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