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穿在1977 > 第893章 也就三四千

第893章 也就三四千

第893章 也就三四千 (第1/2页)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影视城亦然。
  
  可是电影开拍在即,陈凡也不会干等着,早就被他看上的曾家埠老街,便成了影视城第一个固定取景地。
  
  不需要费太大的功夫,将老街上的一百多户居民都请出去,再把一些具有典型建国后时代特征的房子拆掉、或者进行改造,一条“民国街”便横空出世。
  
  有了条件之后,影视城也终于迎来第一个电影剧组。
  
  四月二十七日,星期日。
  
  在经过一番精心准备,江影厂武厂长亲自带队,况明义照例任制片主任,负责统筹全局,两人带着一百多人的拍摄团队,乘坐轮船在这一天抵达云湖。
  
  到云湖的时候正好是早上,卢家湾的两条大船刚刚送完货,陈凡便有预谋地临时征用,一次性便将这些人和各种物料、设备,通过连接云湖与长江的河道,转运到曾家埠码头。
  
  当船靠岸时,武厂长等人一眼便看见等候在码头上的陈凡,还有他身后站着的一群人。
  
  等船停稳,搭好跳板,武厂长第一个下船,远远地看着陈凡说道,“这地方可以啊,山清水秀的,房子也很有民国的特点。”
  
  民国的建筑特点其实并不明显,主要还是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只是其中融入了一些西洋风格的元素,比如玻璃窗、罗马柱、穹顶、玻璃天窗、老虎窗等等。
  
  若是融合得好,风格会比较突出,形成中西一体的建筑特点。
  
  若是融合不好,就会像曾家埠老街这样,白墙青瓦上忽然出现一扇彩色玻璃窗,显得非常突兀。
  
  可是这种突兀,却又能很好地代表了民国时期的民居建筑风格。
  
  从有些香港老电影里面的民国戏,也能看出来一些。
  
  由于要给上岸的人和设备腾地方,陈凡等人并没有上前迎接。
  
  等武厂长和况明义走近,他才笑着说道,“这地方刚刚才腾出来,还需要简单修缮一下。”
  
  说着往老街的方向指了指,“虽然民国特点比较明显,不过地域特征还是有些单一。在老街另一头,我打算再建一条新街,把其他几个地方的建筑特点融入进来。”
  
  《道士下山》第二部,将以长征作为背景,红蓝双方的队伍在从东到西、再到西北的地域上交战,其中红方又分为四支主力队伍,分四路转进,途径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青海、甘肃、陕西等地区。
  
  这么多的地方,一条曾家埠老街当然不能将所有的建筑特点尽囊其中,还需要再扩建几座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
  
  不过电影的场景也不会拍得太大,截选几个节点,表现一下空间和时间的变化就行。所以再建三五座大宅院,意思意思,也就差不多够了。
  
  况明义跟陈凡挥了挥手,算是打过招呼,笑道,“扩建不扩建,待会儿再说。现在的问题是,咱们这么多人、住哪儿?东西放哪儿?”
  
  陈凡转身一指老街,笑道,“这里几十座房子,都是刚刚腾出来的,还不够你住的?”
  
  就住这里?
  
  况明义和武厂长相视一眼,正要说话,却见陈凡打了个手势,便将目光投向他身后的那群人。
  
  陈凡先做介绍,指着一位穿着干部服、大约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说道,“这位是影视城公方经理,也是刚刚成立的云湖旅游公司的副总经理,董正阳同志。”
  
  董正阳立刻满面笑容伸出右手,同武厂长、况明义友好地握了握手,“欢迎欢迎。我代表云湖影视城公司表个态,我们将尽全力,为贵厂的拍摄工作提供全方位的后勤保障。”
  
  他转头看了一眼老街,回过头来,笑着说道,“影视城初建,条件艰苦了些,暂时只能委屈大家先住在这里。不过招待所正在紧张的建设当中,最晚一个月内就能完工,到时候剧组的同志们就可以入住了。”
  
  等他话音刚落,陈凡便在一旁笑道,“董经理有些谦虚了,其实住这里也还好。这条老街上的房子一直都有人住,为了给剧组腾地方,不影响拍摄,我让所有的建筑队都去给他们建筒子楼。
  
  这不,紧赶慢赶,十几支建筑队的三四百人一起赶工,前两天筒子楼终于可以入住,然后这些居民就赶紧搬了过去。”
  
  现在建房基本没什么污染材料,除了砖头、砂浆、水泥,就是钢筋和石灰。以当前的天气条件,水泥达到最佳硬度的时间差不多在20天左右,从4月上旬开工到现在,水泥、石灰差不多干透了,刚好可以住人。
  
  如果是在北方,气候干燥、气温也更低,还能更快一些。
  
  武厂长闻言,不禁笑道,“有筒子楼住,肯定要快点跑啊。”
  
  这话一出,周围顿时响起一片轻笑声。
  
  住新房的梗,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倒是况明义有些惊讶,“同时十几支建筑队赶工?云湖的建筑队都拉过来了吗?”
  
  陈凡哈哈一笑,说道,“市里的建筑公司都有任务,要等他们,黄花菜都凉了。我是直接从下面公社找的人。
  
  现在不是改开了吗,有些生产队、公社就把一些会手艺的人集中起来,成立了集体建筑队,我找的就是这些人。
  
  别看他们只是集体单位,手艺却不比正规建筑单位的师傅们差,而且干活儿的时候不讲条件,效率比市里的建筑队还要高不少,找他们干活,那是又快又好。”
  
  他说的就是卢家湾建筑队。
  
  这支以原来的六队厕所装修队为基础的施工队伍,在聘请了几位南湖公社建筑队的退休老师傅之后,趁着卢家湾全面新建小洋楼的机会,迅速发展壮大。
  
  工人以卢家湾的壮劳力为主,南湖公社其他几个生产队的亲戚朋友为辅,如今已经有了七八十人的规模,还超过了公社建筑队。
  
  嗯,顺便也抢了不少订单。
  
  以他们为基础,再让他们去找认识的、不认识但听说过的其他集体建筑队,东拼西凑,便拉起来这样一支杂牌军建筑队。
  
  那些建筑队当然没有卢家湾建筑队的规模和水平,但也都是由精通瓦工和木工的大工组成,没有滥竽充数的人。
  
  虽然他们每支建筑队的人数不多,但集合起来,人就不少了。
  
  大工负责技术活,再找一批小工过来,还找机械厂做了一批吊装器械,建两栋筒子楼,真费不了多少功夫。
  
  而且,有卢家湾建筑队的基础在,再安排两个监理,也完全不用担心质量不过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